昨天,认真学习了《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深层关联与理性思考》,结合这么多年来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刻体会,心有戚戚。
从教29年,从初上讲台一支粉笔一本书闯天下的年代开始,一直走到今天,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30年来,教育改革一波接一波,此起彼伏,但时至今日,仍未找到适足之履。
2001年,新一轮教学改革在全国铺开,更加注重学生成长过程平价的学分制,综合素质评价引入基础教育,体育全面纳入中考,分值逐年增加。但是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实际并未能与高考挂钩,除了部分地区特殊招生外,学分也未能与高考录取挂钩。体育纳入中考,并未能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高中毕业,体质检测良好等级以上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而学生在视力上几乎全军覆没。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通知》,各科目《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陆续颁布的情况下,不允许学校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补课,同时大力整顿各级补习机构,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宗旨的“双减”大力推行,但越减负我们的学生负担反而越重,在高考以分数排名择优录取的情况下,我们的小学初中不谈分数、不排名,我们的高中不给公开排名,这是否是基础教育分段衔接的脱节?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我们却连孩子自己考试成绩的位次都不敢公开,这种保护是不是在培养自欺欺人的缩头乌龟呢?
所有教育人(家长,学校,社会)是否该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着眼点真正落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么?教育内卷的“电影院前排效应”为何越来越严重,问题学生为什么越来越多?强调自主学习为什么多数孩子学习不能自主?强调快乐教育为什么孩子学习不快乐?在校生统一着装,统一仪容仪表,为何高三一毕业,学生的发型、发色、穿着立马就千奇百怪?这是学生骨子里对学校教育方式的集体暴力反抗!
个人认为,教育过程是人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基础教育中的幼教,小教,中教必须统筹,集团化办学应该尝试基础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集团化运营,而不是为了生源,初中、高中滚雪球式的复制,优质学校在同一教育阶段上通过跨区域连办或者兼并等方式大办特办集团分校。某一区域生源的蛋糕就那么大,我们的教育还是要多立足学生个体全面可持续发展,要逐渐建立对基础教育对象的可持续考核档案,真的不能被在某个阶段上(小学、初中、高中各有各的考核标准)所谓的的急功近利的“暗考核”带歪了。
以新课标为例,我们的新课程改革,顶层设计是极具有前瞻性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上到下,很多没被现实验证的设想,被少数人当成了令箭,于是走着走着就偏离了改革的初衷。一窝蜂式地学习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衡水模式,毛坦厂模式;一窝蜂式地推广“翻转课堂”、“慕课”、“分组教学”;一窝蜂式地编写校本教材(统编教材都问题不断,一改再改,校本教材该是怎样的呢?);一窝蜂式的推行大单元群文教学等等等等。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师是不想折腾的,但是,我们教育管理的中间部门对政策理解不透,观望攀比,以致跑偏主题,出了问题。
除此之外,全国高考命题,由统一命题慢慢走向各省份自主命题,而现在又慢慢趋向采用全国卷的统一命题。合久而分,分久必合。
其实,教育,我们只要能把握孩子成长的规律,按规律去教育他们,不会出很大差错的。孩子成长的规律是什么?幼儿园小学就是要培养并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初中,引导他们全面进行自我认知,高中,放手培养他们选择与反思能力。扣住教育的核心“立德树人”、“全面可持续发展”,把对孩子教育成果的鉴定放到15年,20年后,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也好,教师也好,家长也好,真的不必那么“卷”,真的可以做到不戚戚于怀。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开始就被“起跑线”理论绑架了,中途又被“别人家的孩子”左右了,最终被定格在暗流涌动的各项指标评比中。初中三年孩子只要能顺利毕业,考上优质高中就是初中的硕果了,至于孩子是否抑郁,有无发展后劲,那是高中的事,与我初中无关,高中三年,也是如此,只要能顺利毕业,考上优秀大学,高中教育就完事了,至于以后怎样和高中也没多大关系。我们的衔接可持续教育及其评价机制基本没有,这是我们的教育“离合器”失灵的重要原因。
基础教育改革难以推动,或者说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与教改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家庭,家长关注更多的是家庭孩子个体,作为教育单位,多数学校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在校期间几年内的发展,这种关注,视域太过狭窄,一个民族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具有相对完备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绝不能空谈。任何人仅仅把教育局限在三年,五年,十年之间,因急功近利而揠苗助长,损坏了教育对象的可持续发展,都是民族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罪人!
个人认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与时俱进,在兼顾教育对象所处的家庭社会实际环境的同时,必须紧扣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这个点,在整个社会大环境充分融通(各部门对教育的理解与支持)的基础上,基础教育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能无缝对接,从幼儿园到高中,在家庭教育奠基牢固的基础上,各级学校接力塑造拥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且能助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教育主管部门,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人才选拔策略,高校招生地域均衡等方面建立科学、公平、公正的方案,同时,维护这种指向明确的综合教育体系,才是真正的对个体家庭负责,对社会公众负责,对中华民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备注:以上文字纯属个人学习感悟,无任何针对性与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