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大讲坛第三十三期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每个家庭在关于孩子教育问题上,总是有千千万万种答案,于是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结果。
有的孩子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们都会羡慕的同时,感叹:别人家的孩子。
有的孩子自卑,拖延,暴躁,哭闹,叛逆甚至抑郁。在我们孩子身上总能找到属于他们的特点。
为什么孩子之间会出现如此差异呢?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孩子们的行为和成长呢?
今天听了刘万讲老师的家庭教育讲座,收获满满,也希望将我的收获分享给所有的家庭。
刘老师讲到,孩子习惯的养成,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同时提出了习惯养成的“路线图”,0-3岁无线关爱教育,3-9岁严格规范教育,9-16岁朋友赏识教育,16岁以上社会自我教育。
可能家长看到习惯的路线图都能理解,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具体怎么做呢?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原理呢?
✊首先,让我们来听听0-3孩子的习惯培养。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培养安全感的时候,那些你走在路上看到孩子哭闹,妈妈生气的说:“你怎么那么爱哭啊,你再哭我就走了”,然后走掉,这样的孩子将来会以叛逆的姿态面对妈妈,因为孩子没有了安全感。
还有,动不动就威胁孩子,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再这样我就打你,你再这样我就不给你吃的,等等,这些行为都将在孩子成长心里缺乏安全感。
那么,怎么做才是真正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呢?
就是给予无限的爱!爱是什么?爱是无条件的付出,爱是分享是连接,爱是不求回报的给予,内心深处充满着喜悦与感恩。如果你对孩子有了抱怨,觉得哭就要放弃,觉得闹就要打,那不是爱,那是要求是自私,因为你想让孩子按你的要求去做,最后得到满足的人是你。
✊再来分享3-9岁孩子的习惯。
这是孩子最关键的习惯培养时期,有句话是“辛苦六年,幸福六十年。”
3-9岁,再不是幼儿时期了,需要有一些约束,并制定一定的制度。
这里我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曾经认为孩子一定要有约束力,并且按照一定的制度去执行,例如做作业前的准备,例如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做事情要有一定的顺序,才能提升效率。
但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要不断的提醒才做,有时总是忘记,而我们又有很多事情忙,不可能无时无刻都在监督着孩子。此时,其实我们忽略了,孩子内心如何理解制约,如何让孩子有动力去执行。
那么,我们在制定的制约时是否通过孩子的同意,他是否愿意去执行,他是否知道执行后带来的成果是什么?
也就是说,只有让孩子懂得制约是培养好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将来能成为他理想中的人,他才会愿意执行。
✊接下来分享9-16岁孩子的习惯培养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独立思考,是个有个性的孩子了。他们会探索自我,探索社会,探索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再是用一个习惯制约就可以执行的年纪了。
老师分享了一些案例,妈妈偷看了孩子日记,孩子离家出走。玩游戏不肯停止,父母扔掉手机,孩子也跟着跳了下去,等等。
那么,他们到底该怎么培养习惯呢?
尊重!像朋友一样的赏识他,认可他!在任何阶段,对待孩子都需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很强,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
老师讲了他自己的经历,他的母亲从他小的时候就一直夸他,尤其是在外人面前总是夸他,而且那种夸赞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时孩子会朝着父母夸赞的方向发展,就算此时并没有父母口中说的那么优秀,但他一定会努力做到优秀。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只知道打游戏,还怎么夸呢?
这时,你可以反问一下你自己,你会什么呢?你会的都是优秀的吗?你影响到孩子了吗?你做好榜样了吗?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原件不合格,复印件又怎么会好呢?
家长们可能又要说了,那些没有读过书的家长难道就不能教好孩子吗?
其实,家长有没有学问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你的习惯,你对待事情的看法,处理问题的方式,将是孩子的成长历程。
例如,你在遇到困难时,是会暴跳如雷,只会批评别人?还是静下来思考,再转化问题,并将不好的事情转向正能量?你平常说话是批判还是鼓励的?
人性的弱点告诉我们,人都会有懒惰、负面情绪,只是在处理这些负面问题时,总能找到正向的能量,而不是自我控制。
✊最后分享16岁以上孩子的习惯
16岁以上孩子即将走入社会,成为社会人,此时他已经不需要家长的培养,他们更需要将16年来养成的习惯运用到社会上。
只有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才能找到自我价值,不需要再由家长去说教,因为他的人生由他自己决定。
就算经历了坎坷,度过了风险,受到了伤害,都是他成长的过程,这个经历将是他人生的财富,当他前面三个阶段都进行得顺利时,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成功上岸。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为孩子担忧着,看到孩子不好的表现就焦虑不已,这个社会的考验并不是焦虑和烦躁就能解决的,需要我们给予爱和心存感恩。
如果你不懂怎么教育孩子,只需要做一件事:
好习惯️高自律️高自尊️高尊重
意思是尊重得到孩子的自尊,自尊自爱将拥有高自律人格,从而形成好习惯。
最后,无论你的孩子处于哪个阶段,曾经失去的不要再叹息,从现在开始,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做最贴心的朋友,从爱出发。
祝愿每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