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前文曾经提及,在“平阴之役”(前555)中鲁国动员部队的规模当在两军,比起三十四年前的“鞌之战”(前589)鲁国全军尽出,这一配置是否合乎“礼”呢?这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考虑:
首先,参考同为“千乘之国”郑国出兵参与 “平阴之役” 中的安排:
……于是子蟜、伯有、子张从郑伯伐齐,子孔、子展、子西守……(左传.襄公十八年)
也即郑之六卿这一年以半数帅一军出战:
如表,郑这一阶段往往以司马为介卿:
……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戏,郑服也。将盟,郑六卿公子、公子发、公子嘉、公孙辄、公孙虿、公孙舍之及其大夫、门子皆从郑伯……(左传.襄公九年)
再看另一条:
……于是子驷当国,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子孔为司徒……(左传.襄公十年)
也即尽管司徒与司空排序存在争议,但是郑司马担任仅次于冢宰的介卿是没问题的。
那么郑师在“平阴之役”中分别以排名二、四、六的公孙虿、良霄和公孙黑肱出战,可见此三人共领一军,则郑此时有两军:
比照这一标准,如果鲁国此时有两军,那么也应以一军战、一军守。不过此时鲁有三军,且此役是为鲁讨还公道,那么鲁国理应以两军战,一军守:
那么有没有可能鲁国三军尽出呢?结合范宣子派人给齐大夫析归父带话的内容来看:
……鲁人、莒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人,既许之矣。若入,君必失国……(左传.襄公十八年)
这里士匄的话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至少来说鲁、莒并没有全军参战,否则就不存在从东、南方向上包抄齐国后方的可能性了,那么这一说法也就不至于吓得齐灵公主动撤退的:
如图,紫色路线为传说中鲁、莒从后方包围平阴齐师的进军方向,鲁师将出阳关北上与莒师汇合,封堵在平阴的齐师主力返回临淄的路线和后勤补给线。
那么鲁国此时是哪两军参战了呢?我们从鲁国“平阴之役”的参与者记载中可以看出:
……范鞅门于雍门,其御追喜以戈杀犬于门中。孟庄子斩其橁以为公琴……(左传.襄公十八年)
可见大司徒仲孙蔑之子仲孺子速(孟庄子)当时确实参战了,当然由于鲁襄公此役参战,所以司徒本人不至于在家留守,但是真正临阵冲锋的可能仍然是被齐灵公评价为 “是好勇也” 的孺子速,因此鲁中军当是参与动员的一军。
再来看另一记载:
……季武子以所得于齐之兵,作林钟而铭鲁功焉。臧武仲谓季孙曰:“非礼也……(左传.襄公十九年)
可见季孙作为主管军事的大司马以及上军将自然是参与了伐齐之役的,否则是谈不上经手大量缴获青铜武器的。综上,鲁参与“平阴之役”的当为仲孙蔑统帅的中军以及季孙宿统帅的上军,而叔孙豹统帅的下军则留守鲁国。
不过待到开春诸侯之师次于泗上处置鲁、邾之间领土争端的时候,参与“取邾田,自漷水归之于我”的应当就是之前轮休的叔孙豹之左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