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教育部的这则通知已经占据了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
教育部门户网站上正式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从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其中设置十个任务群,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等,就是大家俗称的煮饭修家电。
其实,早在2020年3月,就已经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而教育部,真的是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规定。
“劳动最光荣”,这句话曾经在少时读书时,成为鼓励我们劳动的精神力量。
而现在,却成了网友的调侃对象。
工薪阶层,以及一些中产阶级自然是持否定态度,觉得又给家长布置了任务。
除了替孩子干活儿,还得摆拍,还得和班级里的孩子们内卷。
其实,国家任何一项教育政策的出台,都不是拍脑门子定的,而是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层层报批,层层过审。
(1)劳动课不是户外活动课。如果说农村的孩子在课余真的是完成劳动,城市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在完成“劳动作业”。
许多的劳动课都上成了户外活动课,不能说不好,但肯定是背离了劳动课设置的本意。
(2)深入生活,才能了解生活。
2002年(注意这是2002年哦),习近平同志曾公开发表过一篇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全文共5000多字,首发于当年第12期的《全国新书目》杂志,《西部大开发》杂志后来在2012年的第9期对该文进行了转载。文中的一些内容摘抄如下:
1969年1月我作为“黑帮子弟”,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
几年中,我过了四大关:
一是跳蚤关。在城里,从未见过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但两年后就习惯了,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
二是饮食关。过去吃的都是精米细面,现在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我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我对陕北乡村的饭菜还很有感情,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
三是劳动关。刚开始干活时,我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四是思想关。这是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乡亲们也逐渐把我看作他们中的一分子。
现在有的作家在作品中把知青写得很惨,我的感觉并不完全是这样。我只是开始时感到惨,但是当我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特别是和群众融为一体时,就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
我的成长进步起始于陕北。最大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3) 不只是要做题家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用很多篇文章论述了“劳动”的意义,也提出了经典的理论。
“在所有进行着创造活动的角落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认识事物,而且劳动越紧张,对自然规律性的认识越迅速,越深刻。”
改革开放40年,在公平与发展之间,我们选择了发展。
发展是国家永恒的主题。
但也带来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负面的影响。
具体不展开。
从学生角度看,分数就是区分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志。
从个体没错。
但是人人成为“做题家”,并不是国家想要的,德智体美劳,五好学生的标准嘛。
所以,先提高体育课要求,再提高劳动课要求,必经之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