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记录1526篇】
工作日的早晨还是习惯的,等孩子上学以后打开帆书听书做家务。打开APP看到《不安的哲学》还剩下几分钟,想着就听完吧,结果句句入心。于是到客厅坐下来,重新边听并做记录。
最近两周因为工作的事情收到影响,我的心境的确可以用【不安】来描述,想用这种方式看到自己,然后整顿重新出发。
首先,我们看不安来自哪儿。可以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不安来自未来不可预见,但人却难免一死。
1.痛苦就来自我们过度地想要控制,这就是不安的来源。
2.“所谓不安,就是人们为了逃避此类人生课题而被激发出来的情绪。换言之,人们产生不安情绪的目的是逃避‘人生课题’”。
3.不安成了我们逃避问题的一个借口。
4.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做决定,而是为了不做决定,所以不安。
5.所以,做决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才是消除不安的真正有效的方法。
6.只要开始做一件事,必然要有结果,如果不能得到自己或他人期待的结果,还不如从一开始就采取逃避的策略。
7.很多人把人生当作一条线段,从零开始,到一百岁结束,。不能这样想,越是进行这种形而上的思考,越容易感受到人生的虚无和不安。
8.有什么办法能够对付这种虚无的不安呢?作者提到了帕斯卡(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又译作帕斯卡尔)的一个说法,叫作“消遣”。
9.“消遣”这个词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人生中所有的经历,都当作一种体验。人生起起伏伏,我们经常是只把上坡路当作是好事,下坡路就糟糕,但你想想,如果没有下坡路,哪儿来的上坡路?所以帕斯卡就提出:人生很难找到意义,又如此短暂,人类就像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人生都有哪些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第一个人生课题是人际关系的不安。
1.阿德勒说:“所有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2.嫉妒这种情绪跟爱是非常像的,它俩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就是都需要超乎寻常的想象。
3.只有自由才能够换来真正的爱。
4.“嫉妒者并不想将自己提升到被嫉妒者的高度,相反,在通常情况下,他们想将被嫉妒者拉低到自己的位置上。”
5.嫉妒和爱的本质完全不同,因为爱的本质是向往更高层级的对象。”爱是有追求,是向往,是你影响了我,我可能会成为你那个样子,但是嫉妒是我希望你不要走太远,我希望把你拉回到一个和我相当的状态。
6.你们最开始的共同之处越多,最后的区别越大,就越容易招致嫉妒。
7.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值得嫉妒,但为什么我们会嫉妒一些人呢?是因为我们在看待他人时添加了自己的想象,我们认为他现在所拥有的东西给他带来了绝对的幸福,所以我们才会产生大量的嫉妒。
8.所以,如果你希望你在人际关系方面不嫉妒、保持自信,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多做事,自己去创造,这是我们解决人际关系课题的根本方法之一。
9.而且仇恨跟愤怒还不一样。“愤怒的特点是突发的、纯粹的、精神性的;而仇恨的特点是永久的、习惯性、自然性的。因此,我们会突然对面前的人感到愤怒,而对无名的人产生仇恨。
第二个课题叫作工作带来的不安:
1.我们做事,特别担心无法拿到好的结果。
2.如果想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要知道,工作过程分顺境、逆境。
3.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遇到顺境,我们不用担心,因为顺境的时候,我们获取成功,会很开心;遇到逆境,我们就保持学习的心态,那么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能够心安理得、不惧失败。
4.所以,要想解决工作带来的这种不安,最有效的方法叫培养成长型人格。
5.所以,对于工作带来的不安,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不要参与无谓的竞争。因为竞争使得乐趣大打折扣。核心的哲学原理就是,人和人是不能比较的,这是一个哲学高度的概念。
6.但是如果你想明白了,你随时随地可以退出这些无谓的竞争,然后开心地享受工作和学习,这就能够减少很多不安。
第三个人生课题叫疾病带来的不安:
1.“疾病加强了身体的存在感,让人不得不去关注它,并体会到自我和肉体的割裂感。”
2.所以接受生病这一事实,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修炼之一。
3.实际上,书里说:“接受像海浪一样。”什么意思?像海浪一样翻涌,接受了,又不接受,又接受了,又不接受……我们很多人都徘徊在接受和不接受之间,直到这个海浪越来越弱,最后退下去。
4.生病也是一种礼物,它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一次重新审视人生的机会。健康的人对于生活总有很多误解,当你没有体会过在鬼门关前走一遭的感受的时候,你是很难劝别人“你要放下”“你要看开一点”,只有生过一场大病的人才可能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5.不要把人生看作一条直线,而要看作是实践。
6.“自我价值在于生命本身。
7.真正值得你珍惜的,是那些不因为你的头衔职务,不因为你能够为他做些什么,也会来看你的人。你的存在本身对他们来讲就是一种喜悦,这就是你的价值。
8.“生存不是进化而是变化。”你失去了童年时柔韧的身体,失去了青春时有弹性的肌肉,不过你变得更有智慧,这到底算好还是不好呢?很难评判。所以说,人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9.岸见一郎曾经得过心肌梗塞,到医院做手术才抢救回来。有了这次经历以后,他就能够感受到疾病给他的世界观带来的变化:过去执着的、追求的、为之痛苦的东西,经过疾病的“教育”以后,突然之间都变得不重要了。
第四个课题叫衰老带来的不安。
1.如果一个人将健康和年轻视为优点,越是以此而得意,就越惧怕衰老。
2.衰老的问题在于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衰老。“衰老的问题在于有些事自己明明无法做到却不承认。
3.其实,承认自己做不到,并不会降低自己的价值,但是如果这个人认定人的价值取决于能够完成多少事情,那么在面对衰老和疾病导致的能力减退时,他一定会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4.凯帕洛说:“苏格拉底呀,痛苦的原因并不在于年龄,而是在于人的性格。一个品行端正且懂得知足的人,即便步入老年也不会觉得痛苦。反之,他不仅上了年纪会痛苦,就连年轻时也不会过得满意。”
5.所以,决定我们幸福与否的,是我们自己内在的修养和品性,而不是我们究竟是年轻还是衰老。
6.所以如果你特别惧怕衰老,很有可能是因为你此时此刻没有尽情享受,你现在拥有的这一天,就是你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此刻的你一定是年轻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好好使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我们的生命本身。
第五个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是死亡带来的不安。
1.死亡这件事情有一个特点就是无法学习。有很多人说自己见过很多次死亡,见过别人的死亡。但实际上你看到过再多次别人的死亡,你对死亡依然很陌生。
2.阿德勒在治疗这些精神类疾病的同时,就慢慢地发现,这些过度焦虑、恐惧的人,都在把死亡作为逃避的借口,以回避自己的责任。
那么如何才能够消除死亡带来的这种不安呢?
有三件事值得你认真思考:
“第一,假如我们不知道死亡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死亡将以什么方式降临,那么是否应该因为死亡的存在,而改变现在的人生轨迹呢?”
“第二,只要每天都过得充实,就无须关注死亡本身。……死亡迟早会来临,与其一直忐忑,不如关注当下,活在当下。
“所谓生命,只有在今天、在此刻,才有真实的意义。
“第三,付出带来的满足感会帮助我们克服死亡带来的不安。”就是我们要付出,多做点事。
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曾经引用先贤的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论老年》日文版一书的译者中务哲郎表达了自己对这一点的理解:“种树,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为了获得灵魂的永生。”
生命永恒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自我长存”
这就是人生的五大课题:人际关系、工作、疾病、衰老和死亡。
最终总结一下,人究竟应该如何摆脱不安。1.作者给出的最重要的建议是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而并非遵从普遍价值观。
如果你不遵从这个普遍价值观,你就没必要什么都跟别人比,你只需要符合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遵从你心中的道德,愿意为别人做贡献,愿意坚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里非常关键的一点就在这儿,假如你特别希望所有人都不讨厌你的话,你将一事无成,而且你将非常痛苦,每天生活得很焦虑,不断地想讨好别人。这是第一个方法,叫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
第二个建议:叫作勇于无视他人的期第五个建议叫作凝视不安。待。作者说,无视的确很难,迎合也不容易。
第三个建议,作者说是认真地愤怒。
第四个建议是,将人生视为旅行。就是前面我们讲的要体验生活。
古希腊的政治家梭伦说过:“人生就是要目睹不想目睹的现状,遭遇不想遭遇的经历。”
可能古希腊的时候,人们普遍生活得比较艰难,所以梭伦说得比较悲观。
但实际上确实如此,你想或不想都不重要,因为世界不是由你想或不想主导的,事情该发生总会发生。你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沿途的风景。
然后将未知所引发的不安,转化为对自我的鞭策。所有解决不安的方法,归根结底都是去做事、去创造、去观察、去体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而不是坐在那儿什么都不做,只是感到不安。
第五个建议叫作凝视不安。当你能够凝视不安,凝视这个让你产生眩晕的深渊的时候,你的内心会被深深地吸引,想要接近深渊,并且凝视其中。所有开启冒险行动的孩子们,他们纵使不安,也忍不住欣喜。大家这一点上可以向小孩子学习。
第六个建议叫作两手空空”当一个人能够做好两手空空的准备,知道现在拥有的东西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时候,他的不安感会下降很多。由于拥有了一些东西,而产生害怕失去的不安,是占有欲带来的不安。
第七个建议就是交朋友。这也是阿德勒的观点,他说:“要消除个体的不安,唯有将自己和集体相连。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属于他人时,就能安心地生活下去。”
第八个建议就是活在当下。只有当下才是我们可以生活的地方。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无论你是能活三千年,还是三万年,都请记住,人所失去的,只是他此刻拥有的生活;人所拥有的,也只是他此刻正在失去的生活。”“最长的生命和最短的生命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只能活在当下,这是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的观点。
不能活在当下,其实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和现实的联结点。……
我们生存的目标就是在接受的同时,不断给予和贡献。只要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目标,就不会在未知的人生之旅中迷失自我。
听完反思:不要想太多,踏踏实实的做事,该来的挡不住,切忌担心是最好的诅咒。
允许事情不按自己的期待发生点什么。
提高自己的修养,从小事做起,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勿思。
嗯嗯,能量满满开始新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