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事堂里,蒋瑛、纪守信、黄兴德、刘甫四位宰辅在商量着北境的事情。刚从北方五省都点检升任上将军的黄兴德说:“现在北国内乱,边境几年内定会无事,两国都因前几年的战事耗空了国力,得休养生息啊!”
刚从南方巡阅使升任左相的刘甫也说:“不要说是北方,就是南方也因战事掏空了财赋。现在,只要边境安宁,百姓休养生息,国库的亏空就填上了。”
蒋瑛附和道:“两位大人言之有理,可战事虽已过了几年,但丁壮者死伤无数,田间已无善耕之人了。如今之计,只能散兵于府,以利农事。”
纪守信说道:“现在朝廷有五十万大军要养,先解散十万,遣散费用得有三百万两银子,可现在户部存银也就四五百万两,赋税得一年以后才能收回来,这段时间朝廷的用度怎么办?”
蒋瑛说:“现在,必须要开源。前段时间,朝廷已经加了盐税,田赋一时半会又收不上来。只有边境的榷场因为战事已经多年没有开放了,现在北国内乱,北方榷场开不了了。那就不妨在西域试试,一年也许能够弄个几十万两银子。要是能和北国贸易,一年又会有一两百万两。”
很快,西北五省经略使王展就收到了阁部的来文,要求重开西北榷场。可是,西域各国都因北国形势而观望,谁都不敢轻易与南国贸易。王展觉得,要想重开榷场,只能从三王子身上下手。他不知此事该派谁前去解决此事,这时就有人毛遂自荐。
自从关闭榷场后,陇右盐茶道李廷弼在西北官场就逐渐被边缘化了。朝廷要重开榷场,他就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他用北国文字代王展修书一封,并自请为使者去三王子的营帐。
这时,在三王子的营帐中,三王子和昭文在聊着最近的事情。现在,草原上两大阵营反复厮杀,三王子手里的军队根本无法左右局势。现在,他的军队横亘在西域和草原之间,中立观望,只能等待着草原赢家的产生。昭文对他说:“殿下,如今我们只需守住西部,就能自保。不如,我们趁此时经营西域。”接着,他们夫妻俩分析了一下西域各国的局势,便从一些国家开始入手,一步步经略西域。三王子想了想,说:“现在,西域各国中,只有忽塔、加蓝、古遮三国最大,可加蓝和古遮现在倒向了我大哥和二哥,我只能从忽塔下手了。”昭文也点了点头,说:“我明天去一趟忽塔吧,正好也找一下呼兰,也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
就在两人谈论大事的时候,李廷弼到了。三王子问道:“李大人所来,有何贵干?”李廷弼呈上了书信,说:“殿下,我朝经略王大人奉圣命重开榷场,特来禀报殿下。”三王子看了一眼书信,说:“贵国重开西境榷场,可并未与我国开展贸易,为何下书至下处?”李廷弼奏道:“殿下,西境榷场不仅关系着西域各国,也关系着贵国。毕竟,殿下也需通过贸易获得财赋。”听完之后,三王子答应了,让西域各国与南朝贸易,并在自己的辖区内开设榷场。很快,西域重开贸易,商路又兴盛了起来,丝绸、茶叶、瓷器、粮食都纷纷涌入了各个榷场。
就在边境上如此热闹的时候,昭文也带着人来到了忽塔。听到消息后,呼兰出城二百里相迎。两人就这样在边界上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