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年级的时候,我班上有个小男孩,因为家里突生变故,父母离异,直至母亲离开,孩子才感知到父母关系的破裂,他变得敏感多疑,郁郁寡欢。
我刚接触他的时候,他就总是萎靡不振,加上他本身就长得瘦小,看着更加弱不禁风,让人心疼。没几天,班上孩子开始频繁报告他打人,我一一问清缘由,来判断他是故意还是被刺激了。
后来,一连几次,我终于摸清楚状况了,他就是跟人玩一会,就会动手,忍不住自己的行为。遇到反抗的学生,他会更加变本加厉不会让自己吃亏。
记得某个早晨,宿管老师找到我,让我请这个小男孩的家长到学校,原因是他晚上不睡觉,把整个寝室孩子的牙膏挤了挤,抹得床上,墙上都是牙膏块。
我听后,很震惊,我觉得孩子的心理问题很严重,我就说,我先给孩子沟通一下,再通知家长。他站在我前面,我心态平和,我不想对他有任何的责备,我想捂一捂,暖一暖他的心。
我问:你告诉我,昨天晚上你睡好了吗?
他忐忑地答:睡不着。
我又问:那睡不着你在干什么?
他左顾右盼,不敢看我,答:我把大家的牙膏挤了挤。
我问:为什么睡不着就会想到去挤牙膏呢?
他低着头说:我想让自己有点事做。
我问:那你觉得自己做的对不对呢?
他已经开始羞愧,红了脸,答:不对。但我控制不住。
我摸着他的瘦弱的肩膀,开始安慰:孩子,你心里有事对不对,并且你找不到人倾诉,你可以告诉我,说不定我可以帮到你。
他红着眼看着我,抽噎,再也说不出来话了。后来我俩就这样无声站立,我看着他哭泣。
后来他的奶奶来到学校,我并没有让奶奶直接和孩子见面,我先和奶奶聊了很久,奶奶说孩子心里苦,他恨他爸妈。我说,孩子心里是真的苦,你不要怪他的这种行为,我跟孩子聊过了,他只是无处排解,需要我们慢慢去关爱他。
奶奶去宿舍做了清理和清点,外出买了足够数量的牙膏,一一还给宿舍的孩子。之后和孩子见面,她耐着脾气轻微数落了两句。我知道,老人也不易,那么大年龄,行动很不便了,但也得管着自己的苦命孙子。
经历这件事,这个孩子对我产生了一种依赖,性格内敛的他,任何时候看到我,都会羞涩地给我挥手打招呼,并会亲切地叫一声老师。课堂上,不再多动,而是坐得端正,听得认真,会的就发言。
我抓住一个点就会在班级上表扬他,鼓励他,他是真的变化很大,我也是真的欣慰,毫不吝啬地赞赏和鼓励。孩子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他有时还会犯各种小错误,但他都在积极地改正。
由刚入班时对学习、生活的散漫,慢慢变得积极乐观,融入集体,他最后的期末数学考了96分。他的奶奶看到我就竖大拇指,说从来没有人认为她的孩子可以变得优秀,可此时孩子在我的教导下竟然优秀了。
我一直坚信,爱可以暖化一切,我们成人都愿与有爱的人亲近,何况哪些缺爱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