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新学习宁向东老师的《清华管理学课》,重新让我认识了“长期主义”,让我突然想起从小学习的“南辕北辙”的故事,在做认何事情决策时,如果方向方法不对的话,越努力绝对是离当初的目标越远。
可是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是因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身认知的局限,看不清底层逻辑。
也没有认识自己的资源优势,如何用杠杠发挥自己的有限资源,去抓住当时的趋势。
精英的判断决策力为什么总是很果断?不还是看清了未来的趋势吗,对未来有笃定吗?对未来有很好的预测吗?
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就会有人际关系网,宁教授认为中国人忙了几千年,其实就做了两件事,一个叫“破局”,一个叫“做局”。
用他的话说, “ 局 ” 就是我们身边各种资源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状态与关系。
这个重要的管理学概念,叫做“资源”。什么是“资源”?人是资源,物是资源,名声也是资源,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总之,你身边的一切其实都是资源。而且,这些资源都和你有关系。
人只要想做事,就会有个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当你朝着这个方向行动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局”里。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身边包围的所有资源,都跟我们有了关系。有些资源是支持我们的,我们可以支配,这叫做“正资源”;有些资源是阻拦我们的,不能为我们所用,把它叫做“负资源”。
人之所以被困在一个局里,就是拦着你的负资源太多,你冲不出去,就没有办法达到预定的目标。
所以要想办法把负资源移开,让自己冲出去,这就是“破局”。而故意给他人设置负资源,让他过不去,或者让他必须按照你的意思,绕着弯走,这就是“做局”。
“ 破局 ” ,本质上就是调整资源的性质,正的变成负的,负的变成正的,然后变换资源和你之间的相互关系,让自己能够走得通。
更为重要的是,三种“破局”的思路
第一种,就是寻找那些先前没有进入你视野的资源,我把它叫做“无关资源”,然后通过正负资源和无关资源的整合、加减,就可以完成对负资源的转化,给自己找到路。
第二种破局思路,就是对 “ 资源 ” 进行重新定义,找到新的出路。
第三种破局的思路,就是要重新定义自我,敢于把自己碎掉。
很多负资源实际是搬不走的,但是它有缝隙,所以,只有敢于把自己碎掉,化整为零,你才能用很细小的力量从负资源的缝隙里钻出去,出去之后再重新聚合,成为新的自我,这也是一种破局之道。
比如好多现在在“得到”平台上开设课程的北大清华老师们,就属于这一种,跟过去在学校里教书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找出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学习里有没有新型解决方案。
怪不得笑来老师说“逻辑差的人干啥啥不行。
那么怎么去培养自己的破局能力呢?亲友们现在的困局又会是什么呢?期待您的思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