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升官发财。 人们的普遍意识,只要当了官就可以发财。从古至今,大多如此。
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里,却告诉我们,曾国藩建立湘军,官运一路亨通,但是他没有发财。因为他发誓“不要钱”,只为实现救国救民、立志成圣的伟大抱负。
他对湖南乡绅表决心:自己“不要钱,不怕死”,建立湘军,报效国家和民众。
他一个文官,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在部队里除了实行高薪养廉,给军官士兵的俸禄是绿营正规军的3倍以上。
他深知,只有廉政的部队才有战斗力,所以非常重视、狠抓廉政。
一支军队的指挥和凝结力靠军官,他狠抓军官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他要求大中小军官们,做到以下几点:
1、军官们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带头往前冲。
这令我想起了我们英勇的解放军指战员,每次战斗首长先冲在前头。
《亮剑》里的李云龙就是先锋代表,每次冲锋号一响,他总是第一个往前冲。
2、军官们廉政清洁,不贪污腐败,品行高洁,以德服人。
身形正,品行高,才能以德服人,让人对你敬服,听你指挥。
3、整个部队从上到下,艰苦朴素,不铺张浪费。
来拜访曾国藩的赵烈文,看到湘军士兵穿布衣、草鞋,军心积极向上,将士同心,肯吃苦操练,招待客人简单,不铺张。
赵烈文对此非常感动,感慨说曾国藩“忠清艰苦,至于如此,可为流涕”,让人感动得要流泪。
因为倾慕曾国藩的为人,赵烈文自愿成为他的幕僚,真是所谓的“择善从之”。
革命英雄方志敏说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曾国藩以身示范的严明军纪,克服种种困难,得以建立英勇的湘军,战胜太平军,挽救了病入膏肓的清政府,成为一代名臣,兑现报国志。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懂得遵循道义,小人眼里只有利益。
心中有大志、顾大义的曾国藩,官当得越大,勇于自己身上和家人的财物越少。没建湘军之前,他每年寄给家里200两银子,建军升官后,只给家人寄100两。
曾国藩30岁立志成圣,三十多年里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以君子之义行于世,踏实努力,实现了他心中的梦想。
我们每个人活着,虽然做不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不一定立下建功伟业之大志,但也要找准定位,设立目标,终身学习,努力向上,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