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儿童鞋也出来害人了——「踩屎感」鞋子。
这个很有味道的词形象地描述出了鞋底的柔软,不管是运动鞋,还是拖鞋、凉鞋等等,都喜欢用这个词为自己的产品添加亮点。
在电商平台上一搜,儿童踩屎感凉鞋销量随便上万单,甚至部分销量还是10万+!
图片
但这种鞋真的合适孩子们穿吗?今天豆苗妈就来扒一扒这个网红鞋的真面目。
01
「踩屎感」儿童鞋
三宗罪!
踩屎感的鞋子听起来上脚应该很舒服,但是非常不适合正发育的孩子们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前掌太宽大,影响足部正常发力
踩屎感的鞋子一般都有一个特点,鞋头很宽,看起来更蠢萌可爱。
图片
看孩子上脚的图就很明显,鞋比脚宽很多。过于宽大的鞋头会导致孩子走路时抓地需更加用力,并且要弓着脚拖着鞋走,这就会导致足底肌肉紧绷。
经常如此会影响孩子足弓发育,引起锤状脚趾、爪状脚趾和拇囊炎等问题,甚至影响到骨骼、腰椎和颈椎发育。
图片
对于3-6岁能够较稳走路的小朋友来说,穿这样过于宽大的鞋子容易导致两脚习惯性滑向外侧,长久易造成足内翻。
鞋底太软,腿型和步态变丑
12-24月龄处于学步期的宝宝,足弓未发育完全,平衡力不佳,需要鞋子提供一些支撑。
而踩屎感鞋子的鞋底平、软、宽,中部承托力不够,不能支撑脚部压力。
孩子如果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路,容易找不到着力点,长久以来不利于下肢发育,导致小腿肌肉发育不良。
图片
而宝宝发育到大概3岁时,腿型会从O型逐步发育成X型,这是正常的发育过程。
但如果这期间小腿肌肉发育不良,走路时容易导致腿型的曲度超过正常生理范围,影响孩子一生的走路姿势。
包裹性差,易扭伤摔倒
踩屎感的鞋子以“鞋底够厚”为产品卖点,而对本来平衡感就不够的小孩子来说,厚底容易崴脚摔倒。
图片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此类鞋底是弧形的,就像踩着一个跷跷板,不仅没办法提供保护和支撑,更难保持平衡,增加摔倒的风险。
02
不同年龄段如何选鞋?
主要看鞋底厚度!
每个年龄段的宝宝发育程度不同,选鞋标准也有很大差异。
学步前期
学步前期的婴儿,处于自然生长阶段,光脚就很利于足部的正常发育。
但在冬天就要选择柔软、透气的鞋子保暖,用棉质的厚底袜子代替鞋也是完全可以的。
图片
学步期
此时宝宝的脚步力量还不够,鞋子的软硬要适度,内里要柔软、舒适,鞋底要防滑、略硬、薄、平(鞋底可轻易对折)。
厚度不宜超过5mm,不然容易摔跤,且难以刺激足底神经,对足部发育不利。
图片
2~6岁
宝宝已经能够平稳的走路,此时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1~1.5cm),可以起到减震、保护脚底的作用。
图片
鞋跟两侧也要稍硬一点,起到支撑保护脚踝的作用,脚尖处也最好有防踢的保护。
03
如何给宝宝选鞋?
3个标准!
“
印有“GB30585”标准
GB30585-2014《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是针对婴幼儿鞋(3周岁以下)、儿童鞋(3~14周岁)的生产规范,包括甲醛、重金属等物质含量以及气味、有效跟高等的限制。
购买时可查看鞋盒是否印有GB30585,如果没有,千万不要买。
“
尺码要合适
怎么知道宝宝该穿什么尺码?
一个公式供参考:
图片
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试穿+实际测量内长。
“
柔软度适中
图片
如图所示,将鞋子对折。如果鞋子像左边一样“柔软无骨”被折成两半就放弃;设计合理的鞋子,弯折应该发生在鞋的前三分之一处。
图片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预计超500万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目前脊柱侧弯也已经纳入学生体检中。
而很多脊柱侧弯都是从腿型畸形开始的,等发现时再纠正就晚了…家长们都要重视起来呀,就算没有造成严重后果,鞋子选不好也会影响到宝宝以后的体态美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