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合作学习课堂与效率和效益
以后教学,大家无论是否采用合作学习,始终盯两样东西:一是学生学习的效率,就是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解决最多的问题,达成最多的目标;二是效益,就是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里,最高质量的达成目标,取得最好的效果。前者讲求“快”,后者讲求“好”;前者是对学习过程的要求,后者是对学习结果的要求。课堂里想要达到效率与效宜的统一,合作学习是最佳实现方式。
合作学习要达到“快”和“好”的有机统一,教师的思考重点不是放在课堂如何教上,而是放在课前教学设计上,重点是学习目标的精准设计,然后按照自主学习解决一般问题(老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讲授(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巩固检测(全面检查目标是否达成。这样形成一个合作学习的“多、快、好、省”的闭路循环,让学生的内驱动力促进学习积极发生,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讲解。
教师课前设计的重点是精准定位学习目标的层次,并用准确的词语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要从哪里出发,我要到哪里去”。目标层次分为基础性目标(识记、理解、运用),如,你的生日是2月8日,记住(识记),两点间线段最短,明白(理解),用公式计算,会用(运用);能力性目标(分析、综合、评价),把一辆车拆成零件,看看各部分功能(分析),再把拆开的零件组装起来(综合),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说说(评价)。
清晰的学习目标就相当于手机定位功能或汽车导航,合作学习就是要老师教给学生目标定位和行动导航。最后一项就是目标检测,如果学生没达到目标,说明老师导航有误,定位不准。
疫情后我听了几节课,我发现传统教学基本“死亡”。我在一个位置连续听了四节课,四位老师,课堂内没有一个老师上课告诉学生学习目标,更不要说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去哪里”。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坐客”,有七八位学生堂堂都是“睡客”,是一个永远睡不醒的人,占学生总数的近五分之一。这是各学校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且是发生在应对中考的初三课堂,很有点像特朗普应对疫情的状况。我们国家抗击疫情只所以既有效率又有效宜,是因为制定了“精准施策”的目标,上下同心,通力合作的结果。
在四节传统课堂里,关键是没有一位老师关注学生在干什么,老师希里糊涂讲,学生希里糊涂听。合作学习完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合作学习的目标是“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方法是任务驱动,让最多的人参与学习,人人有目标;手段是评价,通过激励与鼓励,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课堂不养懒人,课堂不养闲人,课堂不要“看客、坐客和睡客”,人人有事做,这是这场疫情告诉我们最简单的致胜法则,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