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也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推出新的教学方法。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初中语文阅读探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因而有的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和操作上存在着困惑,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地偏离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本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新的教育理念从西方国家中被引进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语文阅读作为语文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探究性阅读在此 背景下应运而生。
阅读,其实是一个阅读者从书面语言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开拓思维分析能力。由于初中生大多数处在十五六岁,身体和心理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可能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差 ,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引导 。所以,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要遵守阅读教学的规律,符合阅读的本质特征。
语文探究性阅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究的意思是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因而,培养学生具有—定的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在探究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进一步开发思维,拓宽知识面,增强思维分析能力,提高阅读质量,这是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最终目的。
语文探究性阅读与普通的语文阅读区别在于:
第一,要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学习地位不变,让学生自主、自由地阅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重视合作。一方面,是指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通过谈论 , 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则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求知,促进思维水平的提高 ;
第三,探究性阅读教学 ,是体验、对话的过程。让学生逐步养成对语文美的认识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与对自我存在的超越。
在新课改下,提高对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首先,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转变,要从知识的权威者 和传递者到学 生探究学习的参与者 、组织者与指导者,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其次,是优化阅读探究过程,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个成员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强调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发挥群体优势 ,完成探究目 标。例如,课文《最后的一课》,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深切的亡国之情;再次,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内容中自主发现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进行细致的探究学习;也可以从领略其文章内涵出发,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作者的热烈奔放的激情,同时也会对作者的怀才不遇感到极度的傥惜;最后,讲求在“空白处”发掘问题,将一些文中欲言又止的地方作为探究性问题提出,让学生联想特定环境下人物的语言、神态或心理活动来补白,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总之,只有教师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地深入研究,才会整合出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