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感谢娟娟老师今天早上分享宠爱与溺爱的这个主题。
每次我儿子有闹情绪的时候,我老公就会在我面前提起“慈母多败儿”这句话?我经常会被他说的这句话陷入困境和自责中,那时候也懒得去求证我的做法是否正确,也就这样子一天天在困境和自责中度过。加入读书群在老师们的引领下,我开始学会从书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开始慢慢践行。
1、慈母多败儿。真的是这样子吗?今天娟娟老师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下面是书本给出的解释:如果慈母是指溺爱,娇惯,纵容孩子的母亲,那一定是慈母多败儿的。但是真正的慈母是慈祥宽厚,又能温柔地坚持原则,帮助孩子,这样的慈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永恒动力。对比一下,虽然我做不到后者所说的全部,至少也是向后者的方向去努力。我真心不喜欢他在我面前说慈母多败儿,宁愿他说我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我更能接受。下次他再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一定会有办法去告诉他,他的这句话对我的伤害有多大并且多么的不好,或者有机会我一定跟他谈论一下慈母的寓意。
2、溺爱的表现:
包办、对孩子的要求轻易满足、特殊待遇,孩子在家中的地位高人一等。溺爱之下的孩子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想怎样就怎样。溺爱不让孩子干家务,孩子没有自理能力。溺爱还怕孩子哭闹等。
现在我们听到身边很多的父母说的更多的一句话是:我们不能溺爱、娇惯孩子。可以看出全面溺爱孩子的家长是很少的。现在看到很多的孩子哭闹,爱发脾气,倔强,逆反尤其是大的孩子,更多的不是父母的溺爱所致,大部分是与现在父母管的太多,对孩子过于严厉,压抑了孩子。父母这样子做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内心还充满了敌意,影响了亲子关系,孩子感到痛苦和压抑,严重的话还有可能造成心理问题。
3、娟娟老师说的:“孩子不是因为可爱才被疼爱,是因为疼爱才可爱”这句话特别打动我。我要把这句话写在微信的个性签名那里。
我们不要怕会把孩子宠坏,放下对孩子宠爱的恐惧。
现在我慢慢的也知道怎么去爱孩子了。我们应该顺应孩子的心理,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也就是先说好,再说不,对孩子的要求适当满足,适当拒绝。只有孩子得到了理解,他自然也就会理解别人,也就会好商量,亲子关系好了,孩子自然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