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剿贼这种事其实很容易,难的是破心中之贼。
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事上练,破犹豫之贼。
三贼能破,一个人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
心理学上讲:情绪背后,都是需求。
心理学家丹尼尔说:焦虑本身,是一种认知任务。
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才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这个时候,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智慧。
唯有静下心来,一个人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走出焦虑的情绪。
王阳明说:人极静,则万事可看通透。
人心如水,只要静下来,就看正确映照万物,看清万物。
如果被焦虑、恐惧左右,人往往会对局面失去判断。
事情也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每临大事有静气。
面临人生大事,克服焦虑,保持镇静,一个人才能生出智慧,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人生是一场选择的学问。
有舍弃才有得到,有得到必有舍弃。
选择站在欲望这边,到头来,可能得到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奢求。
一切欲望都有代价,一切贪婪都有惩罚。
不必羡慕别人的风光,不必羡慕别人的显达。
克服欲望的诱惑,才能回到自己。
避开欲望的陷阱,才能规避祸患。
人只有经历了错误,走回正轨的时候,心里才会更加通透,之前对圣人之道越隔膜,认识到错误之后,就会对圣人之道越亲近。
在王阳明看来,路错了也不要紧。
一切错误,一切教训,都是收获。
就怕学生瞻前顾后,犹犹豫豫,什么都不做,这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
中国人讲:功不唐捐。
任何事情,只要做了,就一定有收获。
就怕瞻前顾后,一直站在岸上,不肯行动。
易中天一咬牙,说:写。
大不了半途而废,写不出来就是了。
就算写不出来,自己梳理的过程中也会有所收获。
就这样,他一直写了下去,最终历时9年,完成了24卷《易中天中华史》。
易中天说:不怕慢,只怕站。
做事慢一点没关系,就怕一直在边上站着不开始。
事情不要想太远,先做起来再说。
铁匠没样,边打边像。
很多时候,在事情做起来之后,我们才能逐渐看清未来的路。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人心,才是万物的主宰。
如果内心不安,人生往往寸步难行,容易陷入泥沼。
破除心贼,一个人才能抵抗世间所有的躁动与烦恼。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贵在修心。
世事总无常,把这颗心安顿好,人生无往不利,万事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