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外出备课学习,头一天放学后就嘱咐孩子们回家预习《寒食》早上好7:40记得晨读学习!
周四早上一进班,我就询问孩子们:“昨早的晨读学得怎么样?”孩子们一脸埋怨地说:“老师,你让我们预习错了!不是《寒食》是《观田家》。”
七嘴八舌话“惊蛰”
“啊,怎么会?”我故作疑惑地问!
“昨天是惊蛰。”
“什么是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一候桃始华;二候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3月4-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几个孩子抢着向我汇报着。
凭借记忆说内容
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汇报,我笑着说:“学得不错嘛!那说说这首诗都写了什么?”
“春天到了,农民们都忙着开始种地了啦!”
“这首诗写了农民耕作的艰辛。”
“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
“表现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对自己不劳而获的自责、惭愧。”
从孩子们清晰的回答中,我知道昨天的晨读,他们学得很认真!
熟读背诵深记忆
说得好,还要记得牢才行。我顺着孩子的激情要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啦:“谁能背下来这首诗?”话音一落,教室里立即静下来,只有五个孩子把手举起来,“这首诗的确有点长,但是掌握方法背诵起来就不难啦!”我给孩子们打气,“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点了三名学生来读这首诗,虽然这首诗有几个字发音较难,但孩子们读的还是很准确,我很欣慰地表扬了他们,再次领着孩子们强调字音后,领着他们分析这首诗每一句写了什么,采用对读,分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想像着画面和诗意来读,几遍之后能够背下的孩子多了,孩子们也表示:背诵要掌握方法!
精彩配画现诗意
理解的最好表现形式体现在孩子们的诗配画上,当孩子们把自己昨天完成的诗配画展示给我看时,我不得不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画面上:婀娜的杨柳,茵茵的碧草,早归的鸟儿,春耕的农民,满垛的粮仓……一幅春景农忙的景象在孩子们的笔下l表现的淋淋尽致,挑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诗配画在全班面前展示,同时我们又一起进行点评,希望大家合理完成诗配画,这是我们理解能力的展示,更是我们欣赏美的能力!
一节晨读课不仅唤起了我们积累的意识,更培养了我们的能力!每一首古诗都洗涤着我们的思想,正如时老师所问:农民开始耕种自己的庄稼,你呢?你也开始耕种自己生命的庄稼了吗?你会让你的生命,在一声声春雷的召唤下,更富有生机和创造吗?
一首《观田家》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凄惨,我们不仅要珍惜农民的辛苦劳动成果,更要做一个勤奋的人,珍惜少年时,努力耕种自己的“庄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