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一下“学习为己”和“学习为人”,学习为己,就是自己去学,去实践验证,亲自上手,多属实干类
今年更清晰了,目前诸多导师都是实干家,我之后走的也是这条路
学习为人呢,是为别人学,学了去教给别人,自己没练过,也不以自己练为目的
这里我们的学习,有一个基本功,理解准确、透彻、详实,关键在于敬畏老师,不纠老师的错,不存胜心,不夹带自己私货!
我们来玩一个思考小游戏,我们是否需要剖析自己的内心呢?剖析会不会导致抑郁呢
一位前辈的思考,剖析如果是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那么多半会导致抑郁
但是换为我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念头,欲望哪里来,往往会获得平静和自洽
理由呢是这样子,前者受到很多不切实际的期待的影响
后者更多基于事实,当下来进行,就会有接纳,理解自己
刚开始看到剖析自己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会导致抑郁,这是一条陌生的经验,多看几遍就理解成也许是长者错了,或者表达的有偏差,或者就我理解不对,我切身的体验不是这样的,在几年前,我意识到自己终究是一个普通人,凡人,那之后,开始从记忆中了解自己(当然记忆有诸多美化,或者缺失部分)然后从环境,自己看的书,遇到的人,家人的经历,德行等来了解自己,这其中就有为什么
这个了解自己的过程和实践非常棒,开始对自己坦率了,也接纳自己的诸多问题,也发现自己的一些擅长之处,这段时间拍了一些视频,都用的原相机,哈哈哈
长者对问题的思考,也许刚开始会有些不一样,最后回归到了自我的接纳,理解上,殊途同归
因为自己亲自验证过,对这个点反而没那么在意
让我灵机一动的是,当我们发现明智的长者也许错了的时候,也是我们成长的一个现象,因为接下来,很多答案或者探索之旅,要多倚靠自己了
就如我经历的一次凌晨跑步,一个人冒着冷风,穿过诡异的一段路,还要与想要放弃的念头一次又一次谈判,还得忍受无人支持鼓励和陪伴
尽管接下来的路很难,很远,但必须奋力一个人奔跑,这就是自我觉醒的一个契机和实践
附一个导师觉醒的故事,导师上小学时,常有同学问老师问题,玩水久了为什么皮肤会皱,筷子在水杯中为什么会弯,老师有些能答上来,有些答不上,很快老师欠了他23个问题的答案,有时下课老师都绕着他走
小小的他那一刻发生一次觉醒:“不能跟老师学,老师什么都不会。所以我从来都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找答案,所有的东西都自己学。”
这辈子导师就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工作,创业,学习(如曾花十年时间专学物理),到前些年出家
我自己以前和老师对质过,后来很多疑问藏了起来,因为我知道问出来,他们确实给不了答案
还有一个点是逆境,人生的重大突破多数发生在从逆境走出后,逆境越大,突破越大。
第一次逆境是在高中时,算比较大的逆境,抑郁一年左右,后来我试图通过不断的看书学习,找到突破逆境的方式,也是在这段时间,认知升了一级
第二次是在大一,这次不算太大的逆境,我依然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人生的意义,无价值感把我撕咬得快要奔溃,其实找了一个方法,我写了入伍申请,在提交前,给姐姐讲了,她泼了一盆冷水,并建议我毕业后再去,可走直招士官(毕业后舍友去了)
第三次是一个项目,进行到一半,之前的合作方掉链子,要么宣布破产,要么所有的投入人力,物力,资金全打水漂,那天我打了很多求人的电话,最后都被拒绝了,那夜失眠,后来问题解决了,项目收官
第四次,刚毕业,遇到一件大事,人生直接转了一个弯,其后,我去做了半年志愿者,接着创业,进社会时,已经是一八年
还有一个不算逆境,是我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件事,陌生的,充满挑战的,然后影响至今
第五次是一九年,项目破产,负债,然后流浪了一段时间,沉沦了一个多月,再次爬起来,心性都发生改变
现在逆境少一些了,需要自己去创造一些富有挑战的事儿和舞台
接着是发现自己很无知,以前听过苏格拉底的话:我唯一知道的事儿是自己一无所知
还听人讲,我们知道的越多,未知也就越多
后来我开启了每天阅读的日课,大体是在第二年,在每天的阅读中,有商业,职场,心理学,文学,管理,技能,漫画,课程等,本来是在做加法的事儿,今天比明白知道的多一些,理解的道理也深刻一点了,某天突然发现,每一个学科打开的都是一扇无限世界的门,我仅仅初窥门径,已经被迷住,爱上了门外面的一切
相比未知世界的大门,我知道的仅仅是沧海一粟,物理世界我们是浩瀚宇宙的尘埃
知识信息世界,脑子里面的东西微不足道,那之后更加谦卑和敬畏
从那时起,无论如何,我的状态都是“无知”的
导师,生命中慢慢的认识了一些导师,有些人志同道合,有些人会为我解惑(就像提前知道人生剧本),有些人做的事儿给我启发,有些人我非常好奇他们接下来事业,人生,人际关系的展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成长的路上,导师必不可缺,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导师,每一个问题恰好就有对应的导师,还有一些古稀之年的长者,会让我看到人生的模样,看到一些众生相
所以我们需要自己找一些引路人,拜师学艺。学着站在他们的肩上
严格的要求,这也是今年意识到的,几年前,我在琢磨一些自强之道,然后写下了一个点:他们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那时只是想到了,但距离做到还遥远,到今年,自动自发的对自己要求严格,然后越来越严格,感觉开启了一个了不得的东西,不需要打鸡血,不需要他人鼓励支持,生命慢慢形成惯性,有一种力量推动牵引着不知倦怠的狂奔,真爽!
一位导师自己的实践,绘画,这一次比上一次更好,比上一次更快,卖价比上一次更高,就这样持续向上生长,这条路没有
最后再写一个和很多前辈有共鸣的点:只学习让自己触动的知识
这有一个好处,就是容易产生关联,关联进一步激发深度思考和进一步的学习
这样这部分知识就慢慢融入到自己的知识地图中了,成为自己认知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些人只翻看一本书的一部分,有些人只讲书中的一条经验,一个道理,这也符合个体的需要的,我们做不到百分百理解并实践作者的经验智慧,取其一二并实践就已经足够
这符合规律的,我们吃饭也如此,消化掉能吸收的,然后吸收的部分变成了我们的能量,让我们长身体
我日常的学习皆如此,当我们和前辈牛人有一样的行为,一样的思考是非常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