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在现代常常被作为教育青少年的教材,但多数只为用来提升文学修养,陶冶情操。而梁启超却依靠论语教育自己九个子女全部成才。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其中三位更是获得了院士头衔。梁启超从《论语》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育儿经呢?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提出: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而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能把学习当乐趣,在孔子看来才算达到了学习的最高境界,这种思想被梁启超引申为趣味主义。他常常引导子女们去发现各自的兴趣所在,并把兴趣作为学习方向。
梁启超安排自己二女儿梁思庄到加拿大留学,学习生物。当一年后得知梁思庄对生物学并不感兴趣。他完全尊重女儿,鼓励她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梁启超还在信中对女儿说:凡学问最好是自己性之所近,往往是半功倍。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表扬自己的学生颜回,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苦,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梁启超不仅以这段话自勉,还在信中对长梁思成说: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鼓励孩子们时刻要把生活中的忧患当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篇里的这句话,常常被人误读成学习成绩好的就应该从政当官,其实孔子的意思是在当官还有余力时,应该继续学习,而学有余力时,不妨把精力用在从政做事上。
梁启超在这段话里体会到学者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他常用这句话教导子女,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一样可以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最终包括梁思成在内的七个留学国外的梁氏子女,虽然都可以凭借各自的才华留在西方发展,但7个人无一例外的都选择回国效力。
《论语泰伯》篇中孔子认为:人一定要刚强且富有毅力。不然他很难挑起肩上的重担,也不会走的更远。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强调:有毅力的成,反是者败,他非常赞成子女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学成归来的儿子梁思成,他明确要求儿子放弃条件优渥的的清华,选择条件欠佳的东北大学,而父亲梁启超的理由就是清华原是温柔乡,我坚决不同意,你在哪儿消磨自己。《论语》告诉我们,关于子女的教育应该在学习中尊重他们的个性,发挥趣味主义,教他们面对逆境时能乐观豁达。具备坚强的毅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代在变《论语》中教育你的方法论却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