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高尔基》读书笔记

【学海泛舟】

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有人说,像高尔基这样出身之低与此后成就之大、声名之著,在世界作家行列中独一无二。高尔基的父亲是糊墙工人,在他5岁时就撒手人寰。成为孤儿的高尔基随母寄居经营染坊业的外祖父家。但好景不长,打击接踵而至:仅上了5个月学后,因为外祖父经营失败,8岁的高尔基就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为人做佣工。此时,他的外祖父因生意失败而几成疯子,外祖母靠拾破烂维持生计。又过了一年,他的母亲也辞别了人世。

在他成为知名作家之前,他从事的职业之杂,也真让人为之惊叹:佣工、鞋匠店学徒、船上厨师洗碗工、神像雕刻匠小伙计、伏尔加河沿岸码头工人、花匠、坟场看更人、面包点饼师、绘图员、装修工……但凡能够养活自己,他什么活都做。

奇迹来自于他对阅读的嗜好。而他对阅读的痴迷,仅源自于一次偶然的际遇。在一只船上,一个爱读书的厨师使年幼的高尔基对书籍发生了浓厚兴趣。阅读,对识字并不多的高尔基来说,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障碍:“一遍不懂,就读七遍。”这是厨师对他的教诲。从此后,只要是书,只要是带字的纸张,高尔基都会看看。有一次,因为太入神于书本,他竟然忘记给茶壶加水,结果茶壶烧穿了。

对于高尔基来说,阅读更大的障碍是时间的缺乏。他的工作时间很长,经常是14个小时。然而求学欲望异常强烈、意志异常坚韧的高尔基,却能在14小时的苦力后,仍能够拿起书本。

“爱读书吧,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向面包”。这句高尔基的名言。尽管生活清苦不堪,但他依然觉得:“书籍使我变成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一首轻松而舒适的诗。”  的确,读书彻底改变了高尔基的生活,在阅读过程中,他接触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也得以机会接触现实中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鼓励下,他走上了创作之路。坎坷的人生阅历,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尼采式的强力意志,一时间风靡俄国,甚至可与托尔斯泰相媲美。他本人,则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在许多城市街头,都有乞丐声称和高尔基一起流浪过;不同阶层的青年穿起了高尔基式的衣服。 

成名之后的高尔基,回顾其所走过的路,对书的热爱更是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将书比拟为人类进步的阶段,“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但他坚信,是书籍拯救了他的人生,让他在最黑暗的处境中看到最美丽的希望。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正是这种爱书如命,将书籍看作通向美好生活之阶梯的信念,使得他近花甲之年还写声明,宣布放弃苏联国籍,只是因为列宁的遗孀克鲁普斯卡娅要把所有图书馆里的《圣经》、《可兰经》、但丁和叔本华的著作下架。

【智慧心语】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如高尔基的人生,书籍创造着奇迹,知识改变着命运。失意时读书,可以使人重振旗鼓;得意时读书,可以使人头脑清醒;疑难时读书,可以得到解答或启示;年轻人读书,可明奋进之道;老年人读书,能知健神之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书虽然不再是我们获取知识与智慧的唯一途径,但书中为我们呈现的迤逦世界,仍值得我们沉迷其中,尤其是在孩子教育方面,书籍始终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是老师和家长们最得力的工具。

你读了一本书,就如生活向你打开了一扇窗。你读了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了一次话。伏尔泰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当我第一次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读书既能驱除生活中的寂寞,又能解除生活中的忧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有益身心。古人就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能改变大人们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和言行。没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就教不出有责任感的、人格健全、生活愉快的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