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读来是铿锵有力,写这句话的人不是戎马倥偬的盖世英雄,而是一个穷的叮当响的老秀才。
这副对联是蒲松龄为了激励自己考科举写下的,可惜的是不管是破釜沉舟,还是卧薪尝胆,蒲秀才就像是科级钉子户一样,逢考必败、无一例外,简直是一部“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催泪电影。
“杯具”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会无限量续杯!蒲松龄活到76岁,一直考到71岁,到老也未曾中举,比著名的范进还要惨,直到70多岁,政府实在不忍心看老头子颤颤巍巍的拄拐再来,象征性地给了他一个安慰奖,奖励一个贡生,终于不用再考了,连考官都松了一口气。
但是他写的《聊斋志异》不仅热门,还很邪门,不仅引人入胜,还能引人入土,不仅接地气,还能接地府,当时上至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都争相抄阅,荣登国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出版社一版再版,导致洛阳一纸矜贵。
蒲松龄出生在明末清初,19岁那年考秀才,县、府、道三试连中头名,全县第一,全市第一,全省还是第一;在当大官奔小康的路上,蒲秀才是头发甩甩、大步走开。街坊邻居们都说:你看看人家老蒲家的孩子…女人们骂完孩子还顺便捎带一下老公:你看看人家蒲松龄。村长专程上门祝贺,拉着蒲松龄的手说:小蒲啊,你给咱村争了光将来再考上举人、进士啥的,做了大官可别忘了乡亲们呐。
两年之后,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带着家人和乡亲们的期望,老师和同学们的嘱托,此时的蒲松龄,大家都叫他“过儿”,没成想考前心飞扬,考后透心凉,落榜了…
别说大家,就连蒲松龄他自己都不相信这个结果,大家这个时候都跑来安慰蒲松龄:你这纯属意外,考试顺口溜一定要记牢,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两长两短就选B,同长同短就选A,长短不一选择D,参差不齐C无敌,以抄为主,以蒙为辅,蒙抄结合,一定及格。
三年后,蒲松龄第二次参加考试,再次落榜。连续两次高考失利对蒲松龄打击很大,那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落榜不是意外,童试三个第一才是意外。
蒲松龄家庭条件一般,他18岁成婚,眼看上有老下有小,刚满周岁的儿子不停吵,每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蒲松龄总是睡不着…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蒲松龄决定暂时放弃科举,找份工作养家糊口。
好赖也是个秀才,打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生意又不会做,只能给人家当家庭教师(坐馆)才能维持得了生活。26岁那年,蒲老师给几个熊孩子辅导功课,别看家长们当面一口一个蒲老师、蒲先生,背地里的称呼不是酸秀才就是臭教书的。
当时的社会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眼看昔日的同窗好友不是进士、就是举人,一个个都有了一官半职,蒲松龄心急如焚,再不疯狂他就老了,再不科举,他就完了。
公元1671年(康熙十年),31岁的蒲松龄把自己关进了起名为聊斋的小书房,翻出尘封已久的课本,再次投入到了紧张的复习,为了激励自己写了副对联贴在门口: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32岁的蒲松龄抱着必胜的决心第三次踏入科举考场,不得不说,有时候你不努力一把就不知道什么叫绝望。上帝是公平的,他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肯定还会捎带夹一下你的脑子,再上一把钛合金锁,顺手再给你把窗也堵上。没错,就是让你撞墙。果然,蒲松龄第三次落榜!
35岁那年,蒲松龄第四次考试,考场上他才发现,背的东西全不考,考的东西全不会,拿到卷子就流泪,走出考场就崩溃,高考四连败。
可能蒲松龄特别不擅长考试,在清代,只有用于科举考试的八股文章,或者传统的诗词歌赋才是正经学问,但蒲松龄喜人谈鬼、雅爱搜神,热衷于奇闻异事,特别是狐鬼故事。第四次考试失败后,蒲松龄继续当家庭教师,暂时放下了科举,在书房聊斋内,着手将自己平生创作积累的那些鬼怪故事编纂整理成册。
40岁那年,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横空出世,一经面世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无论南北,不论老幼,但凡识字者人手一册,蒲松龄从一个被人嘲笑的大龄落榜生一跃成为文坛最火的畅销书作家。热度散去后,蒲松龄又回到了三尺讲台继续靠教书为生。
公元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48岁的蒲松龄第五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想到多年的“老司机”在面对考试时还是一样的紧张,因为答题不符合规范(越幅),涉嫌作弊被取消了录取资格。好久不见!我还是那么的丢人现眼。
三年后,蒲松龄第六次参加考试再次违反考场纪律,直接被赶出了考场,百折不挠、越挫越勇。
公元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蒲松龄第七次参加科举考试,毫无悬念地第七次落榜,那年,蒲松龄63岁。
蒲松龄连续落榜终于引发社会热议,当地媒体连续发文:年过花甲仍在考场拼搏,知名作家因何屡试不第?能写不一定能考,科举试题是否合情合理?沉迷鬼狐小说如何参加高考?聂小倩也帮不了你…各种评论质疑铺天盖地,说啥的都有。蒲松龄对此已经有些麻木了,老了、无所谓了。黄忠60岁跟刘备混,姜子牙80岁才当丞相,孙悟空900岁取经,白素贞1000岁才谈恋爱,只要考不死、就往死里考。
公元1711年十月(康熙五十年),72岁高龄的著名作家蒲松龄先生不顾年老体弱,在家人和学生的陪同下来到钦州(潍坊)第八次参加科举考试,从刚开始的事在人为到一切随缘,最后只剩下重在参与(清代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蒲松龄究竟考了多少次史学界书法不一,跑了多少次,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考试上的事没有人比他更明白,他是一路爬过来的,考了50多年。
王勃27岁写《滕王阁序》,他72岁,还是一条咸鱼,年过七旬还要参加考试,也许是以一种买彩票的心态考试,成绩已经不重要了,万一要是考上了呢?主考官拿到那张又没及格的考卷将蒲松龄的情况汇报给了上级有关部门,有关领导被大龄考生的执着精神深深感动,破例将蒲松龄定为岁贡生,直接保送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就读。
喜讯传来,亲朋好友都赶来祝贺,村长还专门让人在村委会门口挂上横幅:热烈祝贺我村考生蒲松龄考上国子监。搞得老蒲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作诗道:腐儒也得宾朋贺~归对妻孥梦亦羞。
公元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蒲松龄科举岁贡生四年后,正月二十二日,蒲松龄在“聊斋”倚窗危坐而卒,享年76岁。
他在生前曾悲哀的认为,只有在梦境之中才能寻找到自己的知己,他在想象与文学的世界里任意驰骋,全身心拥抱阴魂鬼魅在坟场地狱穿越,但他笔下的每一个鬼魅都吐纳着人的气息,那是敢爱敢恨的善良坦荡,她们是他创造出来的,最终也走进了他的心里,鬼魅魍魉是他的爱,妖媚狐仙是他的情,离散分和是他的哲学,常伴青灯是他的归宿。
历史给了他公正的评价-经典只会历久弥新。他那部《聊斋志异》成为传世经典,誉满天下。一生无缘附骥层,三生有幸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