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忠信是中华民族最显著的特色,与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渊源。
“孝”始于汉朝,最典型的就是汉文帝,侍奉母亲,躬行孝道,“亲尝汤药”就是《二十四孝》其中一孝。在“缇萦救父”这个故事之后,汉朝甚至专门设置了“孝悌常员”,褒奖有孝心的人,监督不孝的人。
其实“孝悌忠信”是“由家而国”的思维路径形成的伦理规范。黑格尔曾说:“中国终古不变的宪法精神是家庭的精神,家庭的基础也是宪法的基础。”这正好契合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而孝悌忠信也是孔子核心思想“仁”中的必然体现。正因为这样,孔子将实践孝悌忠信,但是我学生学业修习的核心。
虽说,孝悌忠信是重要的道德准则,但是它也是传统文化中最遭人诟病的思想观念。很多人认为这是封建社会的旧道德旧传统,在鲁迅中的《朝花夕拾》中提到的“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当我们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仿佛颠覆了自身的孝忠观念。
我们应该剔除愚孝愚忠这种极端主义中的糟粕,让真正的“孝悌忠信”散发光芒,从而维护社会系统的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