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旧毛衣,藏着我没说出口的温柔

整理衣柜时,指尖忽然触到一团柔软的织物。抽出来展开,是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毛衣,袖口磨出了细细的毛边,领口处还缝着一块不太起眼的补丁——那是妈妈织给我的第一件毛衣,距今已经十五年了。

小时候总嫌它不好看。班里女生的毛衣要么绣着粉色的小兔子,要么是亮晶晶的马海毛,只有我的这件,颜色深沉,花纹也只是最简单的平针。我闹着不肯穿,妈妈却只是笑着帮我套上,指尖掠过我后颈的皮肤,带着毛线的温凉:“藏青色耐脏,平针穿着舒服,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我当然没等长大就“知道”了。那年冬天特别冷,我穿着这件毛衣去学校,跑操时摔了一跤,毛衣领口被树枝勾破了个洞。我坐在操场上哭,怕妈妈说我不小心,更怕这件本就不好看的毛衣变得更丑。放学回家,却看见妈妈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毛线针,台灯的光落在她的发顶,竟有了几丝不易察觉的白。她接过毛衣,没说一句责备的话,只是让我坐在旁边,一边织补一边跟我讲她小时候的事。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想要一件新毛衣要等过年。”妈妈的针脚细细密密,“你外婆白天要上工,只能晚上就着煤油灯织,织着织着就睡着了,针掉在地上,第二天醒来手还是麻的。”我趴在她膝盖上,看着她的手指在毛线间穿梭,忽然发现她的指尖有小小的茧,是常年织毛衣磨出来的。那天晚上,我抱着补好的毛衣睡觉,鼻尖萦绕着阳光晒过的味道,第一次觉得,这件藏青色的毛衣,比任何花毛衣都暖和。

后来我慢慢长大,衣柜里的衣服换了一茬又一茬,有了各种各样款式的毛衣,却再也没穿过这件旧的。妈妈也很少再织毛衣了,她说眼睛花了,看不清楚针脚。我总以为那些关于毛衣的记忆会慢慢淡去,直到去年冬天,我回家过年,夜里忽然发烧,浑身发冷。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给我盖了件东西,熟悉的柔软触感裹住身体,还有那股淡淡的阳光味——是这件旧毛衣。

我睁开眼,看见妈妈坐在床边,正用手背贴我的额头。“还是这件毛衣暖和,”她轻声说,“你小时候一着凉,裹着它睡一觉就好了。”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小时候闹脾气不肯穿它的模样,想起她坐在台灯下织补的夜晚,想起她指尖的茧——原来那些我曾嫌弃过的“不好看”,藏着她最朴素也最深沉的爱。

如今这件毛衣,我依然不会穿出门,却把它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衣柜最显眼的地方。它就像一个时光的容器,装着妈妈的温柔,也装着我年少时不懂事的愧疚与后来慢慢懂得的感动。我们总在长大以后,才学会回头看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才明白父母的爱,从来都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像这件旧毛衣一样,不张扬,却足够温暖一生。

或许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嫌弃过妈妈做的饭菜不够精致,抱怨过爸爸的唠叨太过啰嗦,不耐烦于他们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可当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遇到挫折,回头望去,才发现那些曾被我们嫌弃的、忽略的,恰恰是这世间最踏实的依靠。

就像这件旧毛衣,它没有华丽的花纹,没有时髦的款式,却用一针一线,织出了岁月里最动人的温柔。而这份温柔,我花了十五年才真正读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