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之实践
本章概览
本章首先从群的四个特性,分别举例说明群内部的变,只是第一序的变化,不会导致第二序的变化。然后举例说明逻辑层次模型是如何从第二序来解决问题的。
阅读本章过程中闪现的思维。
- 群的第一特性:沟通问题
- 群的第二特性:爱情天平;越被明确禁止做某事,却越会做某事
- 群的第四特性:对立,有夫才有妻
- 逻辑层次:有些婚姻问题需要打破婚姻关系来解决。国外与国内的不同情况。
我的实践
感觉还未能透彻理解群的四个特性与逻辑趋势,隐约感觉下面的例子可以适用这两个理论,但是却又不能明确讲明例子中哪些部分是符合理论的哪个部,需要更进一步对两个理论的理解与融会贯通。
- 情境一:旁听者立场问题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朋友抱怨遇到的事情中别人的不是。老婆抱怨老公、媳妇抱怨婆婆,而自己习惯性的会站在朋友一边,严肃的批评朋友抱怨的对象,安慰朋友。常常这样,被老公说成“情商低”。一是不能只听一方之言即下结论,在一场矛盾中要考虑对方这个变量(群内部的成员,第一序);一是这样摆明立场并不能解决问题,夫妻还是夫妻,婆媳还是婆媳,关系不变(逻辑层次,第二序),坚定的立场着眼的只是朋友这个成员,而没有着眼于关系本身。所以,应该一是让朋友考虑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另一是让朋友考虑双方的关系,维系关系则改善,又或者直接打破关系本身。 - 情境二:宝宝养育争议问题
关于宝宝的养育,与婆婆总有很多矛盾,忍得多了,怨言自然也就多了,只是不敢跟婆婆正面吵架,所以总是在老公耳边抱怨。自从有一次,老公说:她再不是,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好。于是给自己立了一个原则,只要对宝宝无害,依了婆婆也无事。自此,每当有一些无法忍受的习惯,比如喊魂迷信等,也就能忍了。婆媳关于宝宝养育的矛盾属于第一序,对宝宝产生的结果属于第二序,考虑第二序,问题解决。 - 情境三:买房问题
当初买房时,最喜欢的是小区中央的98平,结果却买了小区靠路边的89平。当时只顾着算首付和月供,考虑98平压力有点大,退而求其次选择了89平。未考虑夫妻双方收入是一个增长的过程,也未考虑住房长期使用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未考虑房价的趋势性问题。首付、月供属于购买房屋这一群的成员,而收入增长、住房长期使用、房价趋势属于逻辑层次的更高层。未能跳出来看,所以导致遗憾。
本来想找一个同时符合群的四个特性的例子,思索两天未能找到。带着这个疑问继续阅读。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找出现实生活中更多匹配群论与逻辑层次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