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菜中有一道代表名菜——臭鳜鱼。
曾有幸在菜馆中尝过这道菜,是不是正宗的老味道我是不知道,但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不负味蕾,不负这道菜的介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
一起吃饭的同事问起大家有没有人知道这道菜的典故。见大家都好奇,就得意的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流传的故事。一个由意外诞生出一道美食的故事。
简单的说就是酷吏知府要吃鳜鱼,鳜鱼要从外地运进,往返一趟要六七天。衙役王小二看天气转凉去收购,可天公不作美,上路后天气热了起来,鳜鱼窒息而死,发臭了。所幸这王小二脑瓜子灵活,先用食盐杀杀臭味,再叫厨师煎烧,试尝后别有一番风味。待送到知府的餐桌上,知府顾不了多问,张口一尝,道:“风味鳜鱼,名不虚传!”臭鳜鱼也便由此声名远扬,一跃而登上徽菜谱。
一条鳜鱼,一道名菜,一个故事,在几个吃货的面前瞬间被瓜分。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之后我在电脑百度了这道菜,确实是有这样的故事流传的。其实诸如此类的美食故事还有很多:鱼香肉丝,冰棒,薯片,等等等等。每一个意外的举措都可能带给我们一道美食。我一一的浏览过去,着实觉得很有意思。
我想起前些年小表弟缠着我让我教他做炒年糕的事情。小孩子认定的事情有时真的是八匹马都难拉回的,我拗不过他就只好尝试着教他。他也很认真的学,可小孩子总是有很多的奇思妙想。终于,在加盐的事情上,他发表了他的独到的看法。我用勺子舀出适量的盐给他看,认真的对他说:“看好哦,要放这么多盐,不能加太多,咸了就没法吃了。”他蹙了蹙眉头说到:“哥,我们加糖吧,我喜欢吃糖。”我愣了愣,然后一意孤行的加了盐。他瞬间就不高心了,也不理我了,就这么跑开了。我把炒好的年糕端到他面前的时候他都还撅着个嘴,一张小脸都拧在了一起了。
我是没有吃过加糖的炒年糕的,时至今日也没尝试过。我这个人总是尽可能的把计划做的详尽,ABCD几种方案先准备好。就连做菜也是一样,菜谱,食材,如果食材缺失了又该用什么样的类似品来代替,总之是先考虑完全再行动。这当然避免了绝大多数犯错的可能性,可现在想来也是断绝了很多意外的惊喜了吧。
想来,我是真的欠了表弟一份加糖的炒年糕,也欠了自己一份。
出乎计划之外的,总会有不一样的风采。你若是什么都考虑到了,把一切都控制在计划之内,所有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只是说:“哦,这样啊,那就如何如何。”那岂不是缺失了很多乐趣,那该是有多无聊。
所以,计划何需详尽,谁说意外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