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教育 第三章 自我意识

一,我是什么?自我意识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佛洛伊德将我分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 生理最初的欲望需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自我  社会规范来规范自己行为,“能怎么样就怎么往”

超我  用道德,善良等品质来调节平衡自己的行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二,中国的心里学家把我分为:

1.生理自我.从七八个月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别人叫会有回应,两岁会用代词“我”,是自我意识飞跃的一个标志,三岁有羞耻心,占有欲,自己做这时候以自我为中心。

2.社会自我, 3岁到青春期,接触社会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3.心理自我 进入青年期,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用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外部世界。知道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三,自我断裂,长期处于自我中心的状态。不能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不期待别人的评价表扬,没有输赢的好胜心,

当孩子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引导孩子接纳自己,面对现实。

四。如何培养自我意识?

1.认识自己的身体。

感受敲击自己和桌子的区别,——感受敲击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指出自己的身体器官和对方的身体器官。——体验对自己身体器官的支配——表达自己的生理需要。

2.认识我的东西。

分配给家人食物,未经允许不得吃其他人的东西,——展示家人衣服的特点,故意穿错等孩子纠错。——未经孩子同意,拿走孩子喜欢的东西,让他体验看管自己物品的意义。——认识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在公共场合,交给孩子看管物品,不注意拿走孩子的物品,让他体会丧失物品的后果,——让他知道哪些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的东西不乐意占有。

3.引导孩子关注别人的外貌,行为情绪,评价别人,为评价自己做准备。

4.关注孩子自己的外貌形象,赞美好的行为,品质。

5.关注孩子的作品,评价他的作品

6.关注他人的优点缺点,再希望自己是怎样的人。

7.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8.来客人了,让孩子招呼客人,得到夸奖。

9.让孩子知道输赢,赢了的荣誉感

10.孩子该做什么,增加他的责任感。

11.引导关注老师批评睡?表扬我。

12.学会等待

13。我要当**,社会角色

14.给自己画像。

五,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规律:

第一步,自我认知。

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控制它们。认识自己的物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第二步。自我评价到自我体验,

评价他人和自己的外貌,行为情绪。品质,结果,在一个人和别人的:模仿,从众,比较,竞争,合作的关系中体会到情感领域,输赢和羞耻感。

第三步,自我接纳自我控制。

找到发现孩子的优点,建立自信。并给予鼓励表扬,不要跟别的孩子横向比较,要做孩子本身的纵向比较,对孩子的挫折合理解释,让孩子接纳自己,合理期待自己。

重点回顾:自我意识    自我分为    如何发展自我意识  发展自我意识的过程和注意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