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张少府即张九龄。王维早年有着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是张九龄政治主张的拥护者,并受到其提拔和器重。然而,张九龄遭李林甫排挤罢相被贬后,朝政大权落入奸相李林甫手中,政治局面日趋黑暗,忠贞正直之士受到排斥、打击,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王维虽任京官,官职有所升迁,但他对朝政已完全失望,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内心矛盾而痛苦,于是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并更加笃信佛教,以此求得精神的慰藉和解脱。此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是王维写给张少府的酬答之作,从诗中可看出他对现实的消极反应及理想破灭后的无奈与失落。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展现出诗人晚年的心态。“晚年惟好静”直白地表明自己到了晚年只喜欢安静,对世间万事都不再关心。这种心态的形成是因为诗人感到自己面对复杂世事没有更好的办法,“自顾无长策”体现了诗人的无奈。“空知返旧林”里的“空知”带着一种觉悟后的叹息,他明白只能回到旧居的山林中去寻找内心的宁静。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是诗中的亮点。诗人描绘了一幅极为闲适的画面,松林间的清风吹拂着解开的衣带,山间的明月照着诗人弹琴。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与诗人自身行动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自在,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在自然中的惬意,在宁静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当朋友询问有关穷困和显达的道理时,诗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渔歌入浦深”的画面来回应。诗人仿佛是望着远处,那渔夫的歌声渐渐没入江水深处。这一方面是在表明自己不愿谈论世俗的穷通之理,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人生的道理就如同那渔歌一样,在自然的深邃中,难以用言语去表述,需要自己去体会。
整首诗体现了王维晚年的归隐生活和超脱心境。诗人通过对自身状态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在归隐生活中寻找内心宁静的状态。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