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农村娃的学前生活
70年代生在农村,又是个女孩,又生在比较传统的家庭,所以重男轻女是必然的。虽然父母都很爱他们的孩子们,但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还是能感受到他们渴望家中多男孩。那个年代全靠种地为生,田地里的活当然家里有多男丁的,就有优势。尽管父母很勤劳,但是一旦农忙那段时间,为了抢时间种上和收割时,父母真的很辛苦,拉架子车、抬抽水用的柴油发动机、犁田耙地、扬场堆垛……,由于家中只有一个男孩,自然相对宝贝。所以母亲只能自己上,她可是只有1米5的身高,看着着实心疼。当时也理解父母……
那个时候的农村孩子都是放养的,父母根本没时间顾及那么多孩子,但每个孩子都要参与家务和农活:那个时候家里养兔子,要挖草喂兔子,家里养牛要放牛挖草喂牛,家里喂猪要用剩饭和洗碗潲水喂猪,养鸡鸭要喂鸡鸭鹅,还有农忙时做一日三餐,农忙时也要下地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所以那个时候虽然学习没那么忙,但是琐碎的家务和农活,也能填满生活。
那个年代的农村没有通电,一到晚上一片漆黑,很少有人出门,所以有月亮的夜晚,如果不是农忙季节,是孩子出门耍乐的时间。
大家都那样,也没能感觉到生活的苦。农忙季节一过,父母辈们白天也会有点闲暇时间聚在村头闲聊,最多的就是谁谁家庄稼长势好,还有谁谁家今年收成好……偶尔会听到谁谁高考落榜了,复习了又差一分,谁谁考上师范了……;当时听了有对落榜者同情,更是对考上师范的羡慕。
羡慕也是在那一刻,转身被家务填满生活,就这样糊里糊涂到了上学的年龄,在那个年代,父母算是开明的,每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都不遗余力让孩子有机会读书,尤其是让女孩读书,那时候好多父母只给男孩读书机会,女孩不让读书,在家干活。父母让我们读书估计也没指望成才啥的,就是想着孩子能识字会算账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