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杨老师对4-6课的详细解读,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杨老师从学生学情、课程目标、课堂准备、实验环节、研讨交流以及课后拓展方面都做了详细讲述,还给出了一些可具体操作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的帮助完成教学目标!
这三课的主要内容都是关于物体的运动,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一定学习基础。
第4课:通过几张斜坡场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思考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从思考到实践,球体和正方体的运动对学生没有多大难度,但六棱柱的运动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六棱柱的放置,引导学生观察六棱柱的两种运动方式。同时也可用其他比较常见一点的物体来代替六棱柱,在课前可多用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尝试,选择合适的。如杨老师建议的圆柱体。
第5课和第6课:两课都是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同的地方在于:一个是通过距离比时间,一个是通过时间比距离。第5课学生有比较多的生活经验,如体育课的跑步,运动会的比赛等。在探索环节,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全班交流完善,在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强调公平意识。轨道的长度选择要根据教室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第6课涉及到户外活动,因此本课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户外场地、小组的成员安排、实验器材的准备等。本课也是对教师的极大考验,需要老师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同时完成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