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的数学新授课该怎么上,这是学校一直在探究的问题,尤其是在“问思课堂”模式,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开展师生共享,师生共享都开展哪些活动?到底老师该讲多少?什么情况下应该把问题放给学生,让学生展开思考,学生思考到什么程度算达标?这些都需要不断地探索。今天以汪晓萌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谈一谈“问思课堂”模式下的数学新授课。
汪老师这节课讲的是《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与学生共同学习了基本知识,第二课时主要是讲解例题。本节课汪老师共给学生出示了5个例题,但是一节课下来,通过对例题的变式,汪老师由浅入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给学生讲解的试题超过了10题。
第一题是填空题,直线a上有四个点A、B、C、D,问图中共有几条直线,几条射线,几条线段。再给学生一分钟思考后,汪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先让学生回答,然后异常细致地给学生重点讲解了寻找线段数量的方法。从A点出发有3条线段,从B点出发有2条线段(除去与A点重合的),从C点出发有1条线段,加起来共有6条线段。
听到此处,我本想着汪老师要给学生增加有关线段和端点个数的关系公式,但是她没有,后来我才知道,她是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害怕直接将此公式送给学生,学生接受不了,于是把它放在了后边的例题中进行讲解。
在第一题的基础上,汪老师又给出了第二题。OA、OB是两条射线,C、E两点在OA上,D点在OB上,连接CD、DE,问图中共有几条线段,分别是谁,共有几条射线,分别是谁。
此题相比第一题难度有所增加,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线段数量计算的方法,还考查了一个易错点——射线的书写方法。许多学生在写射线时只写两个字母,而没有加上“射线”二字,这是不规范的,或者说是错误的,因为只有两个字母一般是表示线段,而不是射线。
第三题就把我在第一题的想法给出了答案。汪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三个图形,图一是线段AB上有一个点C,图二是线段AB上有两个点C、D,图三是线段AB上有三个点C、D、E,然后问三幅图中每幅图共有几条线段。
在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汪老师带领学生将此题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又提出了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如果在一条线段上取n个点,那么应该有多少条线段?
通过在黑板上有层次的板书,学生轻而易举地判断出了两个点、三个点、四个点和五个点的线段数量。分别是1、2+1、3+2+1、4+3+2+1,然后不难得出有n个点时线段的数量:(n-1)+(n-2)+···+2+1,最后得出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时,线段的数量公式n(n-1)/2.
后边的第四题和第五题,汪老师同样采取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一方面将上述公式再次运用,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指出了学习的方法,授人予鱼,更授人予渔。
纵观汪老师整节课,有这样几点值得学习。
一、培养习惯,在规范上下功夫。
汪老师在上课之初,先是告诉学生上数学课要准备的东西是什么,即每节课上课之前先把练习本、笔记本、笔准备好,不要等到用到的时候再去翻找,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同时,汪老师整节课多次提醒学生坐姿端正,而每一次提醒,学生都齐喊着口号,似沙场点兵。学生状态上来了,才会聚精会神听讲,也才会提高听课的效率。
二、掌握学情,在细节上求实效。
上课最重要的是掌握学情,老师课讲得再好,对牛弹琴事倍功半,学生的基础怎么样?如何讲解学生能听懂、学会、融会贯通?如何组织教学可以让学生如沐春风,既学会了知识,又对学习本学科产生兴趣,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要注意的,现在很多老师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到头来老师累的够呛,学生听得却是迷迷糊糊。
汪老师能从学情入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给学生学习新知的时间,又给学生提升认知的机会,一节课下来,学生受益匪浅。既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亲和力强,在情感上做文章。
汪老师上课亲和力很强,面带微笑,不急不躁。在学生做练习时,能够走到学生中间查看学生做题情况,看到学生有出错情况及时给予提醒。上课时语气抑扬顿挫,代入感很强,能够让学生跟着老师的上课节奏走。另外,汪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也非常亲切,常用“乖”“孩子”等词语代替“同学”,学生听着老师的亲切称呼,拉近了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老师的课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