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威《结局》是现代版的《天问》,花儿的结局就是果子,而许多花儿并不结果子,那飘落的花儿去了哪里呢?人的结局是命中注定的,然而造物并不告诉你,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的结局,而一旦知道了自己的结局,“你的生命很可能会被你弄碎了,时间也会被你弄碎了”。抽象化为形象,形象化而为诗,“也许你一出世就涉入了一条月光下清凉的溪流”,“也许你一出世就被抛入粗粝的风沙中”,“时光悠久而痛楚”,“午后的尾巴就要摆进黄昏”,这类经过诗意酝酿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
塞壬《合租手记》从一个侧面勾勒了一些现代青年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所记都是些鸡毛蒜皮,洗衣,闲聊,喝酒,吃饭,AA制,一张汇款单,一个眼神,几声叹息,不经意的脸红,意味深长的调侃,十足的生活味。小米的自恋和自尊,秦海的腼腆和沉稳,潮州男孩的善良多情和湖南女孩的知过能改,黄玲的执着,江西男孩的玩世不恭,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江子《铸剑者》系故事新编。着重写铸剑者欧冶子的心理活动和铸剑过程,而以越王勾践复仇故事为背景。是野鸽子帮我找到秦溪山的,剑铸完了,大仇报了,欧冶子不会说话了,鸽子从此也无声无息了。鸽子作为一种和平一种善的意象有点睛作用。
唐涓《大学三十年记》一下子把我们带到那个难忘的岁月,相信很多有类似经历的幸运者都会感同身受。那时的大学还有点苍白,那时的大学生活却是绚丽的,尤其是中文系,好像每一个人都带着梦想,禁书解禁,新小说新诗层出不穷,每每引起轰动。争论,畅想,尝试写作,同学之间纯洁的友情,让每一颗心都热血贲张,而浪漫和激情最终都被毕业分配的失落打得一蹶不振。这是一篇弥足珍贵的年代备忘录。
胡松涛《心事子》叙我们生活中尤其是小时候的那些平常小事小游戏,看指上螺纹,染指甲,锤子剪刀布,蒙眼睛,抓痒痒,尿床,扣错扣子,穿反衣服,等等。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但常常被我们忽略,一经提起,便心领神会。作者还给我们录下了许多前人传下来的顺口溜和他自己编的一些打油诗,也让人会心一笑。“心事子”原为词牌名,作者借用来表示自己“小小的心事”,静默下来,每一触动,总是温暖。作者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语言或修辞上的技巧,一如白话。
第广龙《纸坊沟》是老县城、故乡、儿时生活的记忆,纸坊沟就是做草纸的,在城外,连接着农村,有河,有树,有山路,有坟地,听说还有水库。那时候的照相馆怎么照相,纸坊沟的作坊怎么造纸,槐花是什么味道,父亲怎么做木工活,回民和汉民怎么来往,火葬场为什么冷清,以及多年以后纸坊沟为什么除了火葬场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模样,每一段记忆都是浓浓的乡愁,一下子就把你拉回到过去的岁月。
王鼎钧《光阴分享》给我们分享的是种花、喝茶以及怎样疼爱儿女。那颗被种倒了的郁金香和它蛇身一样弯转过来的“怒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儿女的不同的疼爱说得很透彻,用了十二组对比。写茶也是为了写妻子,写儿女。语言有一种漫不经心的从容。
雪小禅《爱情的火锅》千把字,重庆火锅的意象用得恰到好处。既写爱情,也写人;既写热恋,也写重逢;既写误解,也写放下。结尾不答而答,简洁而耐人寻味。
夏磊《秋以为期》是婉约的词,是江南的秋雨。那水边的红蓼花让人感动;很喜欢这样的句子:“读他的词读冷了窗外的纷飞暮雨,读瘦了风雪中的一枝寒梅。”让人浮想联翩;很喜欢这样的细节,秋风起,蟹脚痒,油灯张网照螃蟹,不期望螃蟹上网,更迷恋那份等待,月亮亮汪汪,犬吠一两声,这时候能听到小虫子掏洞和鱼在水里游的声音,这样的情景怎不令人向往?
附《散文选刊》2009年度华文优秀散文排行榜
《大地的语言》(阿来)
《春日探寻聚源中学》(陈丹燕)
《从棣花到西安》(贾平凹)
《门孔》(余秋雨)
《悲哉,上将军》(耿立)
《我是文坛三〇后——办选刊,当选家》(阎纲)
《陶》(周同宾)《偏锋》(桑麻)
《原始森林手记》(胡冬林)
《病盆景》(杨文丰)
《歌声涌动六十年》(王蒙)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迟子建)
《向一个人的死因致敬》(王开岭)
《失帽记》(余光中)
《诚实与善思》(史铁生)
《二〇〇八年上课记》(王小妮)
《飘过澳门的身影》(熊育群)
《马可·波罗:纸上的帝国》(祝勇)
《清明不仅是节日》(郭文斌)
《成长的烦恼》(马小淘)
(前十篇为最佳散文,排行榜共40篇)
(摘自2021.10.22.~11.1.日记,16:35.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