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艾欣三组119,【标题】写作没进步,是因为没有克服这三个“心魔”
1.文章标题用“心魔”来形容写作路上的三大障碍,很容易吸引读者好奇心,想要一睹为快。
2.文章第一部分,写程序化写作的坏处,以及它给自己写作造成的困扰,读书后获得解决的办法。
办法再好,也要踏实践行,最好写出自己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要有细节。道理易得,落实行动很困难,读者希望看到的是改变的过程。因为只有通过你的改变,读者才能确认你提供的方法切实可行,且有效。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强说服力。
3.第二部分“假大空”,内容要和所读书本有链接,而不是听同学说,否则就写跑题了。
之后要写一下,改变后连接到的人事物,观察的细节,一些接地气的做法,用事实证明不再是假大空。
4.注意语言要简洁,叙述有逻辑。
“写作最大的挣扎并不在于真正提笔的时候,而是在自己想写又写不好的自我怀疑状态中反复折磨,在直到最后燃烧殆尽,只留下纯粹的行动。”
改成“写作困难,不是刚开始提笔的时候,而是自己想写,又写不好的时候,自我怀疑会反复折磨你,到最后写作热情燃烧殆尽,却没有完成作品。”
小结:文章结构完整,布局很合理。内容抓取点很准,想一想今后该怎么落实的问题。加油!
2.
三组珈宁,标题《人人需要自由写作练习》
1.文章写得很流畅,作者对书的理解,与自己的思考完全融合,文章分不清哪些是从书里读而来的,哪些是自己的思考,叙述完全变成自己的语言,因此从语气中无法分辨,就好像这些都是作者自己脑袋里长出来的东西,不是外来货。
作者把学和用结合的很好,完美演绎学以致用。
2.文章内容:先写这本书教会我如何表达、观察;最大发现是:写作需要不断练习;练习写作的好处;详写如何练习写作;写作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最后总结以书中的话结束。
3.文章满满干货,所涉及的写作方法,细节描写很细致,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操作性极强,作者总结注意事项也很贴心。
4.有一个小地方,表达不太到位。
“而写作逐渐成为其中一种不可忽视的表达自己,与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 ”
与上一句内容衔接不够自然,中间需要过渡句,改成“而写作不但没有退出舞台中心,它配合视频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还肩负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 ”
3.
俞姐三组111,标题:写作啊,动手第一!
1.这篇文章写得很流畅,感觉作者读书后,得了真传似的,语言毫无障碍,文字自然流淌,表达内容清晰,读文章能见真心。
2.作者对《书写我心》有独特见解,认为作者思维活跃,表达形式新颖独特,令人赞叹不已。
3.作者对观点总结也很到位,表述清晰,让人读后很容易明白说的什么内容。讲的清楚,说明作者读书读的明白。
4.文章夹叙夹议,对书中的话,作者有自己的判断,对比平时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写出我心”。
5.结束语“片桐老师说:“能力好比是地表底下的水”每个月写满一本本子,树立目标,完成就好!写起来,就有内容了。”
片桐老师的话,和自己立的目标之间,接不上茬,需要有话做过渡铺垫。
4.
张辉三组112,【标题】读完《写出我心》不会慢,快不起来
文章主题明确,视角独特,读完后,让人印象深刻。
1.关键词“慢”,作者结合写作,读书后收获三点感悟:慢下来观察,慢下来思考,慢下来写作。文章开门见山一上来就抓住读者注意力,因为作者的这些观点太不寻常,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好奇心,想立刻一睹为快。
2.小标题“慢下来观察,才能捕捉到细节”,内容确实有很多细节描写,作者真正做到慢下来观察生活,只有认真体验过、思考过,才能写得那么真实。
3.注意用词。
“我开始学会慢下来思考,有意识的克制思维发散的太快。”
改成“我开始学会慢下来思考,有意识克制思维发散速度。”
4.小标题“慢下来写,也是一种快 ”里,曾国藩的这个故事用在这里,感觉不太说明问题,能不能换个故事,或者直接删除,其它几个简单事例也已经达到目的,而且比这个故事更贴合小标题。
小结:文章观点明确,足够吸引读者,文章很有阅读价值!
5.
缪林含三组123,【题目】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文章了解作者真的没有虚度光阴,又是读书,又忙写作,生活有滋有味。
1.注意用词,前后对称读起来会更舒服。“通俗易懂,却又深有意义。”改成“通俗易懂,又内涵深意。”
2.小标题“随意书写”,关键词提炼很好,抓到重点。之后内容写了初学写作的经历,最好是再增加随意书写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养成写作习惯,还是学会放飞心情,都能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3.文章用词很生动,“像触电一样”描述看到一句话的感觉,给读者印象很直观,画面感很强。
4.作者有很丰富想象力,把了解自我,形象的比喻成剥洋葱见真心,让读者的心都随之敞亮。
5.文章写完后多读几遍,个别地方有别字,影响阅读体验。比如““输出倒闭输入”改成““输出倒逼输入”。
6.
安琪三组114,标题:“三个片段”让我如获珍宝!
1.大标题《“三个片段”让我如获珍宝!》,“三个片段”面有点大,不是太好写,不如改成“三句话或三个观点”,缩小范围,抓住关键词,这样文章会更好些。
2.读完文章,有点不明白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东西太多,以至于抓不住重点。
3.片段一关键词:初始意识。作者主要写出来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如果能进一步有所行动,结合自身写作经历,写出写作过程中有关感受或体验,效果会更好。
4.注意排版,段与段间隔距离过大,读者看起来很不习惯。
7.
陈一桃三组113,【标题】写作是一种善待自己的生活之道
1.文章开头作者的读书方法,今天也体验到了。第一遍只觉得作者文章写得好,怎么个好法,说不上来,就觉得读后通体舒坦。第二遍感受到文章写得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小标题抓取点很准。并且言之有物,有情节有细节。
2.作者读书,能结合自身体验,找到相关联的点,产生情感共鸣,且体会深刻,写自己做过的事,文章的确有血有肉,生动有趣。
3.作者对书中有触动的点,有思考,进而还付诸行动,这才是真正读出了书中作者的意图,和作者有效互动,各有所获,实现读书的目的。作者现身说教,成功演绎写作的意义。
4.结尾结束语非常喜欢:
“但也许你去读这本书,感触又会完全不一样。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困惑点、需求不一样,眼里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这大概就是读书最有趣的地方吧。”
读这篇文章,能从中收获很多作者生总结的生活智慧,谢谢分享!
8.
李小贝三组127,堆肥:关于写作的惊喜体验
1.首先恭喜作者在写作中收获的惊喜体验,读书有触动,并把触动点结合工作运用到写作上,这点很不容易,但作者做到了,已经跑赢很多人。
2.文章主题是有关写作的惊喜体验――堆肥。
所以“堆肥”这个概念,在文章开头出现时,就应该清晰正确地解释清楚。概念清晰,之后的内容才能围绕主题展开。
3.跟主题无关的写作体验,比如写作时的心态变化,对点评的过渡关注这两段,建议删除,这是一般体验。
4.把重心放在惊喜体验这件事上,文章提到你偶然翻到樊登讲书方法,之后魔幻组合出课程内容。最起码文章应该写清楚樊登讲书法是什么样子的,有可能读者不明白。这种方法和你的需求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把它们联系起来的?
另外魔幻组合具体是什么和什么的组合?这次惊喜体验的结果应该呈现出来,读者也会有自己的判断,看到结果的说服力更强。
写文章要有情节,更要有细节,细节描述出来的画面感,犹如读者亲眼所见,是你再多的形容词也描述出来的。人们总是很愿意相信看到的东西。细节描写就是场景再现。
5.文章结尾总结部分,你的反思结果是学和用的关系,并没有把和堆肥之间的关系写出来。学是收集素材的过程,当学到的东西足够多,素材足够丰富,也就是堆肥成功,用就是各种素材之间,可以自由组合搭配,新的创意不断产生。
以上是个人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9.
娜里,三组117,【标题】写作原来真的没这么难
读《写出我心》,触动作者的一句话是“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热爱这个世界”。
文章开头用对比手法,写出来作者对写作的认知,之后是介绍了写作之路,最好对写作心有可期。
作者也是因为爱写作,才去了解写作;因为爱写作,才去观察生活;因为爱写作,才去挑战日更。
文章主题明确,小标题三个点抓取很准,不过还存在一些小问题需要解决。
1.要注意细节,文章里标点符号使用问题。比如:
“以前的我觉得能经常写作的人很厉害,他们写作应该很轻松吧,
事实上,写作者也是人,他们也会遇到卡壳,想放弃的时候。”
一句话或一段话说完用句号,有语气用词时用叹号或问号,但不能还用逗号结束。逗号说明一句话还没有说完,既然没有说完,又怎能单独成段。
2.注意表达要简洁,抓住重点,关键词要恰当使用。
(1)“这30天的日更从简书到公众号,让我从功力写作慢慢变得平静。”
改成“这30天的日更写作,让我最初的功利心慢慢变得平静。”
(2)“我只管写写写,美好幸福自在降临,我相信,也相信未来可期。”
改成“我只管写写写,相信美好幸福正在降临,也相信未来可期。”
10.
披星戴月的长工三组126,【标题】在本城做个观光客
1.文章开头采用对比手法写城市观光,总结金句“熟悉无风景”,并引出下文《写出我心》书里,娜塔莉的话:透过一个观光客的眼光观看自己所住的城镇,并开始用这种眼光审视自己的生活。
这句话对作者感触很深,并开始用这句话指导之后的行动,练习观察周围的风景,反思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分析原因,正视自己的问题,学会并找到解决办法,通过写作处理不良情绪,从而改善与家人关系。
2.文章写得非常棒!主题明确,思维逻辑严密,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因果链非常完整。
3.文章排版上有个小瑕疵。
“有时,我也可以由着性子来,做一个评论家。
只不过不再面对面说出来,而是改用文字记录下来。”
这两段话阐述的是一件事,连在一起是完整表达。原文排版,给读者感觉有断裂感,一句话没说完就停下。试着把它们连起来读,感觉就舒服多了。建议把这两段合并。
13.
妮子三组125,【标题】用练习的方法写写我此刻的心情
1.这篇文章是作者阅读一本书后,由于娜塔莉的一句话,引发的行动。
这句话是“就是现在,请坐下,不管此时你脑中有什么思绪,写出来”。
阅读一本书的最大收获,就是因为一句话,触动心灵震荡,引发行动。
2.作者能把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把所学运用得当。学习能力和行动力真的是超级强大,学以致用。
3.作者通过写自己考科三的经历,发泄情绪,并从这件不愉快的事情中快速抽离,这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这篇文章,作者展示了一种新的写作好处――怎么快速抽离不满情绪。
建议:
1.事件写完,增加感悟内容,写是这句话触发的行动,行动中要有自己的思考,行动中产生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思考总结出来正确的结论,并且能够对今后的生活、工作有指导意义。
这样不仅达到练习写作的目的,得到这件事的最终解法,还给文章内容升华,一举多得。
2.另外文章写完后多读几遍,注意错别字,以免影响阅读体验。
比如“结果确实我最不想看到的。”
改成“结果却是我最不想看到的。”
“估计那会我的心态已经收到影响。”改成“估计那会我的心态已经受到影响。”
12.
亚楠三组122,标题:你敢把真心交付给纸张吗?
1.文章标题写得很犀利,不光是对自身,对读者也是一种拷问。会引起读者对写作的深层次思考,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一个好标题。
2.作者阅读《写出我心》,感触最深一句话“无论怎么样你先写下去,……”。
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印象反而更加深刻。最初对这段话没有感觉,因为作者是个做任何事目的性很强的人。最近经过语写,体悟到随性写作的好处,才认得书中这段文字。
3.作者是位行动力特别强大的人,文章中部能看出是语写,比较随性,语言逻辑性不够强,表达不够简洁有力。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即便是文章完成后,应该多读几遍,语写口语比较难以消除,需要时间修改。
希望你的文章越写越好!
11.
烨子三组124,【标题】细节的力量
1.文章立意很好,细节的力量,主题明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2.文章写两个小故事,孩子和老公,都是身边最亲近的人。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位注意细节,严于律已,对生活品质有所要求的人。
3.文章写得不错,就是与要求不符。本次作业要求读一本书《写出我心》,抓住最触动你的几个点,与自己做连接,写出自己对这个点的感悟,和由于这个点所引发的行动。
文章没有写和这本书有关的任何提示内容,打动人心的点,更没有自己与这本书的关系、感悟。所有行为和这本书没有关系。
建议文章和《写出我心》这本书内容做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