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张老师开始布置假期作业,小张不情不愿地边写边说,年还没过完呢,就又得写作业。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我们初八就会开学,现在,我们初八开始上网课,我不知道屏幕那边的学生又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可以说,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放假了。可是,现在的孩子很难高兴起来,学校放假了,老师把作业留足了,辅导机构又开课了。
小张今年六年级,几个月后将迎来人生中第一次大型的考试——小升初。说实话,我很担心也很焦虑,我不知道该如何帮孩子做出选择,唯恐自己的选择影响了孩子以后的学习,甚至人生。
可是,当几家辅导机构打电话时,因为都是线上课,考虑到上课效果和对眼睛的影响,尽管有些纠结,最终还是决定不上辅导班。
小张曾约他的朋友乐乐一起去玩,可乐妈说,没时间,上午要去学语文,下午要去学奥数,晚上得写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想想,六年级的孩子,戴着四百多度的眼镜,天天上课写作业,就心疼。
现在,几乎每天,小张上午写作业,下午约上小伙伴去广场放风筝。
我不想让孩子的童年里只有作业的烦恼,而没有玩耍的快乐。
更重要的是,我对假期上辅导班的效果并不认同。
且不说高昂的补习费用,也不说每天来回的接送的成本,单就“补”的效果,恐怕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如果孩子有明显的短板或知识漏洞,那么可以通过短期的训练补齐。但是,如果孩子在学校里课上走神,课后贪玩,注意力根本不在学习上,难道在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辅导班里上十几节课就可以把成绩提上去?
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上了辅导班,多做了题而变得优秀,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习态度极为端正,有明确的学习规划,能积极主动地问问题,并且善于积累。
所以,应该让孩子把功夫放在平时,利用好在校时间,注重课堂学习,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这,远比牺牲了假期,花费了金钱上辅导班有效得多。
其实,让孩子上辅导班,还有一些我们不愿意承认的原因。从家长角度来说,孩子放假在家,沉迷于网络、电视,不如送到辅导班去,多少还能学一点,至少眼不见,心不烦;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家长期望那么高,别人去辅导班,自己也去,也好给家长做做样子,给自己做做样子。
如果换一个角度,在学习品质的养成上,好好地补一补,要比单纯地知识补习效果好。因为这是在补“本”,“本”固,则枝叶自然茂盛。
另外,还可以利用假期,让孩子多读一点书,通过阅读,眼界高了,视野就开阔了,思想就深刻了,学识和能力也就有了。
假期是快乐的,也是宝贵的,要好好计划,千万不能在一种看似积极的假象中混沌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