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新西兰图尔斯特岛,145头领航鲸集体自杀搁浅海滩,场面触目惊心、闻者动容、见者落泪。
令人痛心的是当救援队员抵达时,其中的75头已经确认死亡,而剩下的大部分,也已经奄奄一息。
救援人员虽竭尽全力,但救助的速度一直追不上死亡的速度,那些还活着的鲸,情况在一直在恶化,死亡也在继续。
救援人员既痛心又无力,又不能睁睁看着它们在沙滩上濒死挣扎,痛苦呻吟,迫不得已就对它们实施了安乐死。
许多救援人员边实施,边跪地祈祷,流泪说:对不起,对不起。
但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次集体自杀事件发生后5天,新西兰查塔姆岛,又有90多头鲸鱼搁浅死亡:
虽然闻讯赶来的救援人员,试图抢救它们的生命,但因为太过偏远,加上鲸鱼体积庞大,大家能做的有限。
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脱水而死。
对于鲸鱼来说,这种死法是最痛苦的、最折磨的,却也是最无奈的一种选择。
因为活着,意味着无边无际的痛苦。
也是上个月,印尼瓦卡托比发现一头搁浅的鲸鱼,人们在解剖后发现:
它的胃里足足有5.9公斤的塑料垃圾,包括19个硬塑料、4个塑料瓶、25个塑料袋、2个人字拖、3.26千克的拉菲草绳和115个塑料杯:
你能想象么,这些不能消化、不能分解的塑料制品,塞在它们胃里的感受么?
意味着胃肠患上严重的疾病,时不时地绞痛;
意味着食道腐烂,再也无法进食;
意味着声呐系统失灵,再也无法辨别方向。
如同人类患了绝症,如果死能不疼,那我就去死。
02
余华的《活着》讲到了对生命的尊重: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
《芙蓉镇》里也有类似的话:不能像人一样活,就像畜生一样活;
张宇的《活鬼》把这个话更进了一步,不但要像畜生一样活,还要活出滋味来,活得比人还带劲。
可是现在,对于许多动物来说,活着不是本能,死亡才是。
今年12月初,在巴西萨尔瓦多Stella Marishais海滩,一头近600公斤重的公牛一心求死,跳海自杀。
救援队员多次将它拖上岸,都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原因令人悲愤怜悯,这只三岁的公牛,为躲避屠宰,曾逃进森林多日,后被屠夫抓回,而这一次,它选择了跳海。
英国的惠特利湾北部,有一个圣玛丽岛,这个岛曾经因为成群的海豹出没而闻名于世。
现在,这个岛因为海豹集体自杀震撼世界。
这里曾经是海豹的天堂,你会看到数不清的海豹悠闲的玩耍,晒太阳。
直到一批又一批喜欢海豹的人来到这个岛上,他们追着海报拍照,抚摸,一厢情愿地和海豹亲近。
还把很多垃圾丢在岛上,有的海豹被网缠住动弹不得,有的被塑料袋套住身体,呼吸困难,它们无能为力,只能躺在垃圾堆里痛苦的呻吟。
最终,人类疯狂的行为吓到了海豹,它们惊慌失措,开始四处逃散。
它们跑啊跑,一路跑到悬崖边上,无路可退。
悬崖五米多高,岩壁陡峭尖锐,悬崖下面是汪洋大海,如果顺利的话,它们会跳进海里,等人类消失后,在登陆上岸。
遗憾的是,海豹的四肢极短,它们跳下之后撞击在岩石上,当场死去。
或许对于人类,看不到成群的海豹只是一次旅途中的遗憾,连人生遗憾都算不得,而海豹又有什么错?
到底是谁给了我们粗鄙的权利呢?
我们凭什么把它们逼到绝路?
如果好奇心被认为是一种优点,为什么偏偏选择用这样的方式?
03
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天都有近百头大象被残忍杀害,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头非洲象倒下。
那些失去妈妈的小象,生命也岌岌可危。在亲眼目睹妈妈痛苦的倒在面前,从此小象的一生就与噩梦和恐惧为伴。
它们会每天晚上会发出吼叫声,痛苦而绝望,最后选择绝食而亡。
如此大规模的杀生,只因象牙可以做漂亮的首饰,可以赚取高额的利润。
而象牙三分之一长在大象的颅骨内,所以为了取到完整的象牙,捕杀者每次要砍掉大象的整张脸,割掉象鼻,这些大象就在血泊中慢慢死去,死无全尸。
从1800年的约2600万头大象到今天仅剩415000头,非洲象族群正日益濒临灭绝。
象牙原本是大象觅食和自卫的利器。如果没有象牙,它们无法很好的进食,也不能保护自己。
很讽刺,象牙原本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却成了它们死亡的原因。
如果不选择自杀,他们会被屠杀者贩卖给驯兽师。它们开始被圈养,虐待,供人类娱乐的生活。
很多大象从2岁开始,就被迫学习在画板上作画,当我们感叹大象智力超群时,这背后是大象无尽的痛苦。
驯兽师会把笔强行卡在大象最敏感的鼻子里,每画一笔都在钻心地疼。
每当你看到大象在对你微笑的背后,都是它们咬紧牙关的灵魂。
他们还会把这些幼年的小象关进笼子里,用倒钩子扎进皮肉里,用木棍敲打鼻子,为了不让它们睡觉,不断地制造噪音。
大象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它们会一直记得母亲被残杀,自己被虐待疼痛的感觉,为了避免挨打,它们只能选择忍耐。
很多大象被囚禁50年以上,它们当中也有不堪忍受这种生不如死的生活,扛不住而选择自杀。
今年11月,央视报道安徽全椒县一家屠宰点,几头活牛跪在地上,鼻孔里插着一根塑料水管,通过这个水管,不停地往牛身体里注水。
这条管子,塞进去有一米长,从牛的鼻子,一直插到胃里。
在屠宰前12小时就要开始注水,分几次完成,前后合计注水整整约120斤。
在生命的最后十来个小时,肚子撑得滚圆,牛身上一片浮肿。
其中一头牛,跪在地上,实在承受不了,痛苦的眼泪不住地流:
分明是在说,求求你,让我死得痛快一点吧。
不仅仅只是以上这些动物会选择自杀,蚂蚁、蝎子、蜘蛛、蛇、狗和海星都有自杀的冲动。
而大部分动物自杀的原因是它们想要免于被抓和逃避痛苦。
很难理解,仅仅只是为了一己私利,人类就在这个世界的某一角落上演最残暴的杀戮。
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说的一句话:“人这东西,一旦钻在美里不出来,势必不知不觉撞进世间最为黑暗的思路。”
但最终,人类被欲望吞噬,并把这种贪婪施加到大自然中任何一个动物身上,他们不仅残忍的剥夺了另一种生物的生命,还支配了这一生命的轨迹。
04
作为人类的我们,特别喜欢歌颂为人父母的伟大。
因为当一个人,有了孩子之后,TA的人生主角不会再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只有孩子的未来、快乐和健康。
可人类忘记了,作为动物也是一样的。
只不过,动物妈妈们能给孩子带来的未来,不是在这个地球上安心的成长。
纪录片《在世界尽头相遇》里,导演拍到了一只企鹅自杀的过程。
在片中,所有的企鹅都向着海洋前进,只有一只企鹅没有跟着大部队走向海洋。
它在原地发了几分钟呆后,这只企鹅选择掉头朝着内陆绝尘而去。
一只远离海水和群体的企鹅,命运早已不言而喻。
也曾经有生物学家试图将它送回群体中,但最后它依然会倔强转身,直直地向群山走去。
面对死亡,人类更多的恐惧是来自对未知领域的惧怕,而动物对死亡的痛苦却是因为人类无尽的攫取造成的。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全球变暖,南极出现温室效应,冰面大面积消失。
企鹅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困难,为了喂饱企鹅宝宝,它们要去海洋觅食,因为企鹅部落距离海洋比较远,每次时常为一两周,要走80-160公里才可以找到食物。
这期间,企鹅宝宝因为营养不良,很多在幼年时就不幸夭折。
这对于企鹅妈妈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失去亲人的它们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最终选择悄无声息地死去。
在人类世界中,我们表达亲情的方式简单粗暴:或一句我爱你,么么哒,或是一个大红包,一个拥抱足以。
但在动物世界,他们表达亲情的方式是喂养,是保护,是不离不弃,是相濡以沫。
可只是这么微小的心愿,在被人类毁了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和环境后,很多动物妈妈还得保护下一代遭受人类的折磨。
它们能做的,只有和孩子同归于尽。
众所周知,黑熊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主要是用熊的胆囊制造而成。
据估计在中国和越南约有12000只熊被囚禁。
目前市面上胆汁的售价是300人民币。为了着300元,人类会对熊开膛破肚,然后再腹部和胆囊的切口插入导管来提取,有时用金属管永久植入来萃取熊胆:
整个过程中熊都是清醒的,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进行。这种痛苦两天一次,一只熊可以取十年的胆汁,累积可以做成2000克胆粉。
很多熊不堪忍受这种痛苦,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
但贪婪的人类,怎么会轻易让熊就这样死去呢?他们还没有掠夺完啊。
于是,他们设计出铁马甲套在熊的身上,再把它们的牙齿全部拔掉,让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些熊无时无刻,恐惧和疼痛萦绕在它们头上挥之不去,这是何等的痛苦与无望。
更有熊不忍心自己的孩子遭受这样的痛苦,狠狠的掐住小熊的脖子,一直到小熊瘫软、断气。
之后,母熊慢慢站起来,用尽最后的力气撞向笼子,结束了痛苦的一生。
选择忍痛杀掉自己骨肉,再自杀,是黑熊对这个世界绝望后作出最后的选择。
05
世道轮回,有因必有果,有恶必有报。
当鲸鱼开始自杀,当大象选择放弃牙齿,当黄牛一心求死,当动物一个个的灭绝,当生态彻底失衡,下一个遭殃的,到底会是谁?
高晓松曾说:“人类是世界上最特殊的物种。但当生存唾手可得时,我们便忘记了自己也只是这万千物种中的一员。”
今年台风,山竹狂扫香港之后,连番巨浪和海水倒灌进杏花邨社区,海水退去后,出现的画面所有人都愣了。
现场堆满了大量垃圾:泡沫、饮料瓶、鞋子、塑料袋......这些原本被人类丢在海边或海里的垃圾,都被“山竹”冲回了陆地。
这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警告,但下一次警告会不会还这么温柔?
是时候反思自己了,如果生而为人,不懂得善良与悲悯,那么你毁掉的不止是动物,还有这个世界,而最后毁掉了自己。
善与美被恶与丑代替,千千万万个生灵被毁灭,无数个生命被吞噬。
《人类简史》里有个意味深长的结束语:
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所谓文明,有时正体现在对万物生命的尊重,当你卖弄虚荣时,是另一个生命的消逝,当我们在高呼善良是种美德时,不仅仅只针对人类本身。
别再一边珍惜生命,又一边做刽子手了。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