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是写错?”
“总是弄得乱七八糟,什么时候能自己整理玩具?”
“快点快点,要迟到了?”
你有对孩子说过这些话吗?你经常和孩子这么说吗?
如果回答是,千万要注意了。这些习以为常的语言正在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什么是内驱力?内驱力是驱动每个人行动的内在力量,是“每个人灵魂内部安装的发动机”。它与生俱来,需要保护和激发。
一个有内驱力的孩子,是“我要、我想、我去做、我可以做到”的,而父母管教过多、唠叨、催促以及过度表扬、对错误行为进行奖励)都会破坏孩子的内驱力。最典型也是最糟糕的是盯着孩子写作业。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爱德华德西说到激发人的内在动机,让人们全心全意投入某件事,同时拥有美好的体验和表现,需要满足三个需求:自主感、胜任感和联结感。
1自主感--我能做主、我有选择
根据埃里克森人生八阶段理论,1.5-3岁就开始对自主感的需求,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是:我能独立行动吗?还是需要依赖他人?如果我们认为孩子还太小没有能力自己完成或者做不好某些事而限制孩子,孩子便没有心灵的自由。
为了避免发生孩子年龄段无法为后果承担责任的现实情况,同时又能尊重孩子的自由,赋予孩子自主权,从而激发探索欲望?有限选择和选择轮、启发式提问是非常好的工具。
有限选择
孩子1.5岁~5岁之间(不绝对),运用有限选择,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感,又培可以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举个例子:娃早上不肯起床,问:你是抱着妈妈继续睡1分钟后起床还是自己睡1分钟后起床,你来决定!
你要是问如果娃不在AB两个里选呢?她说我想要C……
带着爱去拒绝,告诉娃“这不是个选择。”然后重复前面两个选项。言辞坚定,态度和善,无需指责唠叨,就会赢得孩子的合作。
最后加上“你来决定!”赋予孩子力量。
选择轮
5岁以上娃,可以用选择轮。具体做法是亲子动手做个圆盘,娃自己想想,在生气的时候可以做哪些事儿,在圆盘上画一画写一写,下次遇到生气的时候,拿出选择轮,转一转,挑一个去做,情绪就会被顺利转化。这方法让孩子很有自信(瞧,我有很多好方法帮助自己!),关注解决问题(记住方法总比问题多),同时也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解决一个问题,至少有3种以上可能性)。
启发式提问
用启发式提问去替代命令式提问:
“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安排早上的时间,才能确保出门不晚于7:30?"
“你的书桌要怎么整理会让你学习时更舒服和方便?”
“你想一想,你这样对待同学,他会有深恶感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