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这本《认知觉醒》,书中不少的观点,令人醍醐灌顶。很庆幸新年伊始,能在书海中与这本书相遇。
人生进入不惑之年,经历了好多事之后,一种从未有过的焦虑油然而生。强烈的意识到需要提高,要掌握更多的技能。近两年跳出舒适圈,开始刻意提升自己,确实有所提高,但也总是问题不断: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想精进,面前却总是弯路不断;读了很多书,都忘了;仿佛越使劲越迷惑,越努力越迷茫。
带着这种迷茫,走进这本书。书中的一段话,使我印象深刻。“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这也就是说,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只有认知达到一定水平,你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你才会知道如何激发和保持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你才会知道实现梦想的方法和路径。
这本书无疑就是提升认知的一本工具书。无论是在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刻意练习等基本概念的解读上,还是在自控力、专注力、行动力、学习力,情绪力等具体能力的使用策略上,都有相对独道的原理呈现和具体可行的方法提供。
书中,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触动读书法。
以往读过一本书,常会焦虑。因为从头读完,内容太多,读过之后感觉好多内容都记不住。
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想提高我们的认知,让自己变得更得强大。但此时此刻,或许我们并没有那个能力吸收所有的点。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凡事要慢慢来。
当然,也并非所有点都适合我们。往往最触动自己的那个点,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对一本书的要求就不会再追求全部的内容,而是找最触动自己的那个点儿。这样你的负担就减轻了很多,自然焦虑也会减少。
所以读书的关键不是做思维导图,也不是搭建知识树,而是从触动自己的那个点出发,让自己行动起来,从而提升自我。
当然,实践和改变才是这本书的核心。掌握了方法论之后,需要时常回顾,思考和实践,直到自己发生真正的变化,而不是一读了之。
对于希望成长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书中没有太多的说教,更像是面对面跟一位朋友推心置腹的聊天。前几天通过听读结合,已被深深的吸引。准备再次精读,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