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琴者都知道,只有一开始将练习内容,从慢速度开始练起,才能保证正确率,才能越练越快。
今天宛与洛要为大家补充分享一下,从“慢”究竟是如何“快”起来的?
知道了原因,再进行练习时,就会更容易领会,更容易做到了。
一、专注度的提高,使“慢”具备了到“快”的前提条件
首先你得先专心,先沉下心来,至少在这段宝贵的练习时间段内,尽量不被干扰。
也只有先有了专注度,你的慢练才能保证是正确、有效的。
很难想象,一位漫不经心、毫不专心的学琴者,他能在慢速度中,将所要练习的乐段或乐句,耐心地演奏正确。
“底子”“打”好了,并且“打”对位置了,才有资格谈下一步,如何快起来的事。
而且,你的“专注”与你的“慢”,很多时候都是互相影响的。
就像书籍《练习的心态》中所说:
“这种刻意地放慢步调,另一个有趣的方面在于,它改变了你对时间流逝速度的感知。由于你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你正在做的事情上,你便失去了对时间流逝的感觉”。
由于你愿意“慢”下来了,所以你的练习更专注了;也由于你那么专注,你自然感觉不到练习中,时间的飞速流逝。
所以能够心无旁骛,只愿意在慢速度中,寻求更高的练习正确率。
二、练习强度的增加,为“慢”到“快”提供了保障
如果说专注度是为了“打”好“底子”,那么不断提升练习强度,则是在往上“盖楼”了。
练习强度的增加,一定是有目的、有方向的“刻意练习”的结果。
比如,学琴者能够在很专心的情况下,用节拍器轻松地“卡”出60的速度,那么想要提升强度,想要实现“刻意练习”,就不能一直在这个速度中轻松“玩耍”,而要不断地提速。
提速便是最直接的增加强度。
因为速度快了,学琴者单位时间内演奏的内容就会变多。想要继续保证正确率,就需要更好的专注度。
想要达到这些标准,又需要消耗更多的身体力量、耐力,以及头脑的精力。
当学琴者可以轻松“卡”80的速度后,说明他早已具备了演奏这一速度时,所需要的各种练习强度。
不能合理、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练习强度,“慢”永远“快”不起来,“楼”也永远“盖”不起来。
三、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慢”能够到“快”的根本原因
学琴者的综合能力,除了包括上述的专注度,稳步提升练习强度的能力,还包括身体的耐力、力量、速度,心态上的耐心、抗压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等……
大家应该会发现了,所谓的从“慢”可以“快”起来,其实是学琴者综合能力的提高。
演奏速度的加快,这只是一个最直接、最浅显的表象而已。
所以,当我们再碰到能够把作品演奏得很快,并且正确率很高的演奏者时,不能光徒有羡慕,或者随口一句“我练我也行”之类的话,要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人家一定是个“全方位”都领先于你的演奏者,一定付出了很多。
绝不只是演奏的速度“快”了一点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