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并不太为众人所知的小米生态链的发展史,只是这次的主角从雷军换成了刘德。
有人说小米生态链像一个航母战斗群,核心是小米手机。但是这本书更愿意把小米与生态链企业的关系比作一个竹林,他们不光是一起战斗,而是一种互相扶植,共同滋养的一种生态环境。
早在雷军开始创办小米之前,就已经看到了即将到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和随后的IoT时代,并一直沿着初期规划的路线往前走,直到今天,小米,米家,生态链品牌几级品牌的覆盖逐步形成。小米网,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小米之家,小米小店等多级销售渠道也逐步形成。小米和生态链企业,共同构建出一个枝繁叶茂的小米生态链。
当我们看到小米做手机的时候,我们觉得小米只是一个手机企业,当小米推出了移动电源,手环,电饭煲,人们开始说小米开始不务正业了。其实,这些早就是雷军在创建小米之初就定下的战略,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个战略结下的果实。
小米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来源于它的效率,并且,小米把这种核心价值带到了生态链里。形成了小米生态链的核心价值观:
不赚快钱;立志做最好的产品;追求产品的高性价比;坚信互联网模式是先进的;提升效率,改造传统行业。
小米和生态链公司的关系也很独特,扮演着多种角色:投资人、孵化器、质检员、设计师、售后服务站。
小米生态链模式像一片竹林,小米通过发达的根系,想生态链企业输送着各种养分,而这片竹林中的竹子,又通过地下根系交织在一起。
至于为什么不用一个公司的方式去做这么多不同的产品,这方面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效率和激励方面的考虑。如果这些事都放在一个公司去做,势必造成整个公司效率下降。同时,由于激励不到位,也很难培养一个个如狼似虎的战斗团队。
生态链公司采用满足80%人的80%的需求的策略,重新定义了各种产品,用全部精力打造一款爆款级的产品,解决一两个核心痛点,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再用成本价定价,借助小米的平台效应,迅速引爆,于是一个个的爆款就这么打造出来了,比如我们熟知的:小米手环,小米充电宝,小米空气净化器等等。
当小米生态链的企业足够多,产品足够丰富,对小米本身的流量也是一种促进,也就是常说的,别家的手机店,你每次过来逛,都是那些东西,小米之家每个月都会有新产品上,这就无形增加了顾客的回头率,这种相互引流的方式,共同促进了小米全品类产品的流量。
雷军说,小米的模式,要等十五年才能看得懂。小米的模式太复杂,复杂到我作为这么多年的米粉也都无法说清楚,直到这本书的出现,才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当然书里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和细节的说明,值得做产品的人好好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