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轴转了一周后,周末清晨醒来,脑子里又会回放在琅勃拉邦的场景。那一周,过得有点恍惚,周一醒来在万象,周三在拉邦,周四睁眼看是昆明,周五在三亚,周六起床就是深圳。每天早上会凝神想一下身在何方,所以琅勃拉邦的场景记忆也常是一种跳接式的蒙太奇。
最常想起的是,蓝天白云绿树环绕着佛寺雕像、红瓦白墙。一个被驱逐逃亡的国王,雕像矗立依旧。
晨光熹微,僧侣们从远处走来,走向供养布施的人群。一对母子与来体验的游客小隔一些距离坐着,妈妈虔敬祈福,儿子一边帮着整理器物,一边不断在妈妈耳边说笑,也不管妈妈听不听。带着岁月天天如此的自如,与一样虔诚却局促的游客相映成趣。
嵌入居民区的早市,刚走进去没什么稀奇,与我们小时候中国的菜市场太像了。但再细看看卖的那些“菜”,真心不是中国人的菜,至少不是我的。
傍晚选个水边的景观餐厅坐下,天渐渐黑,池塘里就在身边的莲花也渐渐开,眼看着从花姑朵开成了半大脸盘,娇艳欲滴。
在这样散漫的氛围下,我也放松了警惕,手机居然在上午十点多就没电了。所以是时候展示一下前互联网时代一名背包老驴的认路技巧了。凭着对古城地图的记忆,带大家左转右转,找到了梦想中的老挝国粹丝织品。确实漂亮,直接拍了就可以做手机桌。然后我找了半天手机才想起,手机这一人体重要器官正留在湄公河边的咖啡馆充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