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在推进基层减负的过程中,要善于明晰权责、勤于正向赋能、敢于履职担当,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为实干担当开路护航。
把方向,重统筹,明晰权责提效能。有方向才能知进退,有抓手才能见效力。只有把准减负的方向,握紧增效的抓手,基层减负才能不失坚定,阔步向深行。在基层减负中,要强化统筹,厘清权责,让基层干部能为、敢为、善为。一方面,要做好“放”的功课,要把各类政策和资源沉下去,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力物力向基层一线倾斜,强化资源整合利用,助推基层干部能干事、敢担当。另一方面,要做好“收”的文章,要完善责任清单,厘清职责边界,遏制“层层甩锅”,确保权责统一、各负其责,让基层干部明明白白履职,踏踏实实担当。
深调研,强支持,正向赋能催奋进。要深入调查研究,健全调查研究常态化机制,结合本地区实际,着力优化考核,大力容错纠错,聚力鼓舞担当,推动基层干部有充足动力干事业,敢一往无前解难题。要以优化考核为关键点,因地制宜制定考核方案,优化考核指标,挤出“水分”、留住“干货”,严控总量频次,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要以容错纠错为切入点,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精准运用“四种形态”,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要以倡树担当为发力点,树立鼓励担当的鲜明导向,营造干事创业的热烈氛围,按照程序大胆使用基层优秀干部,真正让基层干部卸下“担子”、找准“路子”,想干事、有奔头。
长跟进,常纠治,履职担当增实绩。基层减负步履不停,实干担当驰而不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命题下,“减负”的更深层意蕴是“增责”,更深刻导向是“实干”。要坚持“短期”与“长期”、“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将基层减负与纠治形式主义有机结合,及时提炼总结基层减负中的有效做法,长期常态跟进基层减负工作,确保基层减负不反弹、不回潮,推进基层减负落实落地落长效。与此同时,广大基层干部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与群众同向同行,持之以恒冲在前,坚持不懈落实处,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不负人民所盼,不负历史所托,让实干新风劲吹担当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