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片段“小组合作环节”的思考
在出示例题情境后,我引导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接着,询问“这个算式,你想怎样计算?用脱式计算的格式写出计算过程。”我先出示合作要求1.独立计算,1分钟后,再出示合作要求2.3.(见图1),学生开始交流,我巡视拍照。
拍照结果显示,小组成员的想法“非常”一致(如图2、图3、图4),大部分都选用“连续减,减去和”的简便方法来计算,只有个别同学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而对于用“找相同,互换减”这种交换减数66和34的位置,使计算简便的方法,还是由随机挑中的小组成员临时补充的。(如图5)小组成员的算法相同,怎么激起思维火花?怎么制造课堂冲突?
专家黄老师在评课时,给我的建议是“进行课堂前测,调查学生起点,明确学生需求。”同样一节课,我在7班教学的时候,三种算法组内都有呈现,两种简便算法都有人喜欢,喜欢的人数相当,引发冲突→达成一致,衔接很顺畅。所以,我认同黄老师的建议,课堂前测可以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需求。这节课,8班学生的需求就是对“找相同,互相减”这个简便算法的认识、辨析,明确这种算法该用在什么情况下也可以使计算简便,重点开展讨论。
在小组交流的时候,我还发现普遍存在的现象是:8班学生有从众心理,不够自信,觉得大家都是这样的,那我写的不一样,就是错的。见图2的左上角,这是班级学困生王同学写的,他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我已经觉得是他的一大进步,以前的课堂,他都不怎么动笔的。关注他的计算过程,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算法没有错,计算结果也正确。但,在我巡视旁听的时候,发现他把自己的便利贴藏起来了,一个劲的说自己写错了,按我的理解,他应该首先否定的是,他不是用脱式计算的,当然,这与他听课效率也有关系,他晃神了,没听清老师的要求。组内成员对他的“作品”也是持否定看法。当时,我鼓励他拿出来,让我们看看算法对不对,帮小组成员分析,原来他没有算错,只是用笔算来解答,计算方式不同而已。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在交流的时候,看到小组成员都这么写,他就直接擦掉改成一样的,看着照片,有明显的改动痕迹。黄老师建议我在学生合作环节,第2点要求添上“换成红笔,补充、修正”,这样可以将孩子的思维转变可视化......
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已经养成,黄老师建议将合作要求板贴黑板,慢慢改变孩子学习交流的模式,配合语言支撑,带目地性的导语,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的发生。
经过这番和黄老师的对话,我受益良多,已经给自己制定一些目标,准备一个阶段一个目标的达成,那明天就先从培养学生自信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