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听了樊登的《家庭的觉醒》,非常好的一本书。书中讲述了作为父母的七大迷思和几大恐惧,仔细听听自己有很多都符合。很多现象和恐惧在自己身上都有相似的现象。
1、不被爱的恐惧:表现在尝试过分讨好孩子,尝试用物质来买他们的爱,很难和孩子定下规矩,很容易心软立场不坚定,孩子的自然反抗被你视为拒人于千里之外,孩子的反应被你看做是人身攻击,孩子做什么都不够好反应你你内心的匮乏感,很难把孩子的身份认同和自己的分开,因为自我身份认同感低,很容易动怒,因为你和自己丰富的内心资源分开而觉得空虚。()
2、对冲突的恐惧:表现无法坚持对孩子说不,一看到孩子遇到困难迫不及待的去解救他,无法忍受孩子兄弟姐妹间的矛盾,总是去干涉期中。每次拒绝了孩子,都感觉到愧疚,事后用有害的方式过分补偿。无法为孩子订立严格的规矩,孩子面前百般讨好,耳根子软,还成为他们的出气包。宠坏了孩子,给他们买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放任孩子,让他们使唤你,到头来又对他们心怀怨恨。害怕孩子激烈的情绪。当孩子感到难过时过分保护他们。对孩子的生活百般控制,目的是使他们与痛苦绝缘。不直截了当的说不,反而唠唠叨叨口若悬河对孩子说教。你与伴侣和朋友之间没有建立起清晰的界限。因为不懂得拒绝别人,你为别人跑腿做事,把自己累坏。你永远处在被否定或者难相处的恐惧之下。
3、对于投入的恐惧(做什么都不敢全心全意):很难做到不把自己的感受投入到孩子的感受中去,很难集中精神在孩子身上,很难用孩子的心态和他们玩耍,跟孩子相处,无法无所顾忌的表现自己。很难把孩子对自己的要求看做是自然发生而不是一种胁迫,你很难做到对孩子无条件的给与。你很难把自己的心思放下,全心全意的为孩子付出。
4、对独立自主的恐惧:无法为家人规划愿景,无法允许孩子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控制孩子的一切,不给他们自由,让孩子变得过分依赖你,只要孩子和你观点不同,你就认为是一种背叛。如果孩子选择了一条与你设想不同的路,你会让他感觉内疚。你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是一件羞耻的事。过分依附孩子,干涉他们的生活,无清晰的界限。
5、对不幸的恐惧:孩子不开心了,你会试图让他们马上开心,迫不及待的要插手处理他们的伤痛。孩子性格敏感脆弱,你会看不起他。当孩子的情绪感觉不安时,无法用同理心对待他们。不教孩子如何处理伤痛,只教他们如何避开他。不能够接纳伤痛和不幸。
6、觉得自己没用的恐惧(担心别人瞧不起):教会孩子只有通过考高分,才能感觉自我良好。迷恋打扮孩子的外表,并教会她们倚重自己的外貌。试图控制孩子和什么人交往,并关注他们的受欢迎程度。在他人面前卑躬屈膝,放低自尊,过度执迷于外貌形象社会地位。
7、对于失去控制权的恐惧:很难允许孩子犯错,你觉得给孩子独立自主权就等于抛弃了自己的孩子,觉得如果不全天候的在孩子身边,他们就会崩溃。觉得没有你的存在,孩子就不会茁壮成长,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去满足孩子的每一个需求。为了帮助孩子管理好每个决定,每个活动,累坏了自己,孩子每做一件事,你都当做自己的事,不允许孩子为任何事情不知所措。把孩子视作自己成功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自己为人父母的角色十分自豪。
8、对平凡的恐惧:拼命的督促孩子在某些领域超人一等,孩子不够优秀我们就会羞辱他们。对他们多加管束,害怕他们失败。过分强调竞赛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活着就是要赢。
9、对短缺的恐惧:当孩子考试得了C,开始恐慌。见到孩子长胖了,马上让他节食。孩子觉得不聪明,马上请一群家庭教师。孩子被老师批评或者朋友排挤,你感到不开心。孩子把书包手机丢了,大骂她们一顿。孩子犯的错误都夸大,变成不得了的事情。
改变方式:YES,BUT 是的......,但是..........。把爱从恐惧中分离出来。愤怒的背后,都是恐惧。写出恐惧部分,和爱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