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照古村
文/石岩磊
我和爱人早就想去探访北京郊区的古村落,昨天终于遂了心愿,而且是一下子就逛了两个。它们都位于西部的门头沟区斋堂镇,一个是灵水举人村,另一个则是爨(读cuàn)底下村,两村相距仅20公里,离主城区有六七十公里远,但由于大部分是崎岖的山路,开车得需要花费2个多小时。
吃过早饭,我们驱车在大山里穿行,犹如沿着蜿蜒曲折的小河漂流,远近盛开的桃花好似朵朵彩云飘落在山坡,惊艳了单调的旅途。我们第一站选择的是灵水村,它之所以吸引我俩,主要是源于这个村在2013年成为了大型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期的拍摄地。村子虽只有200余户人家,可自古便有崇尚文化的遗风,在明清科举制度下,先后出过22名举人,2个进士。
小村子依山临泉而建,是人杰地灵的宝地,据说村中曾有72口水井,17处庙宇。可现在已见不到潺潺流水,听村里人讲是因为周围过度开采煤矿导致水位下降所致。娘娘庙、火龙王庙、文昌阁和魁星楼都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重修的几处殿堂透着刺眼的新鲜味道,少了古朴之风。村中仍存有一些老宅院,可其它大部分是现代翻修的,只有村北边的两株千年古柏尽显沧桑美感。
中午,我和爱人马不停蹄地奔赴爨底下村,它因在明代“爨里安口”下方得名,原是一军事要塞,清朝时成为商贾云集地。村子沿山坡形态顺势而建,各式建筑高低错落层叠有序,曾是《投名状》等多部电影的取景地。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各具特色的庭院了,没有整齐划一的格式,没有完全雷同的人家,石壁灰瓦斑驳的墙面尽显自然和谐之美。
下午1点半,饥肠辘辘的我俩赶紧找地方解决肚子问题。爨底下村已被开发为成熟的旅游景区,饭店、旅舍随处可见,且大多吃住一体,以经营农家菜为主。大锅熬整鱼、山菇炖柴鸡、香椿炒鸡蛋以及现烙的葱花饼,无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将我们的口水都勾出来了。我们选了一家食客较多的小店,落座后方知名叫“爨韵客栈”,店内有介绍说乾隆曾为这家的祖先御笔题写过“至德当修”四字。
茶足菜饱之后,我们又爬了爬四周的小山,下午3点便打道回府。回想两个村落,仿佛除了名气也没留下太多惊喜,多少让我有些失望,但仔细揣摩后似乎也有亮点,大概要算是火红的灯笼和春联了。不论是村头还是村尾,无论是大宅还是小院,高高挂起的灯笼都艳得喜人,满含祝福的对联充溢着美好心愿,尽管一个是以“文”闻名,一个是以“武”立村,但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都是山里人祖祖辈辈最大的渴望,这也许正是现代人千方百计要寻觅的古风吧。我的心里顿时敞亮起来,山路两侧的桃花在夕阳映照下愈显艳丽,恰似片片祥云在伴我们同行了。
2019.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