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魅046古注文选《离娄》1

好,同学们,我们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古注文选的第三课,是《离娄》。

在教材的248页,离娄这个是从《孟子》里面显出的一篇文选。《离娄》这一篇的这里边的《离娄》这一章。

孟子著作,我们学过了,今人注。我们也学过了赵岐的孟子章句。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它是朱熹的集注,集注呢,我们在前面的课里面已经介绍过,它属于集解类,前面我们还学过《为政》这一课,是何晏的集解。

集注、集传、集释、集解都属于一类,就是汇集前人的对于某一本书的注释的,这样的一种著作。

但是,朱熹的集注跟其他的集注,集解类的著作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他也是汇集了不少别人的对于孟子这本书的注解,但同时,它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是我们在讲古注发展的概况时候,我们简单的介绍过朱熹在著作,一方面它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古创新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作古书的注释,往往是对前人的注释的进行颠覆否定,要自创新说。

因此朱熹的著作他就要集注,但是他在引用前人的一些著作的时候,他并不全部都是标明前人的说法。这一点是因为,受到当时的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学术风气的影响。如果那个时候说,我运用的这个说法是汉朝人的赵歧的说法,可能就被认为不合潮流。这是一个。他怎么又叫集解呢?

他这个集解,里面主要的是汇集的当时的人的说法,一些新的一些说法。

所以,他这个著作就显示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这样的一个特点。当时人的说法,都用当时的语言词汇来表达的。对于当时的读书人来说也就容易懂。所以,朱熹的著作它的特点,就是一个通俗易懂,另外它比较简洁,简洁明快。

所以,我们说它著作在后来是被作为朝廷的科举考试的一个依据。说这个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一个著作,如果能够通俗易懂,符合适应广大读者的需求,这样的著作它就会有生命力。

我们说他著作的,从注解的特点来说,它的集注集的是当时人的学说,当时人的看法,但是它的依据事实上相当多的说法,来自于汉朝人的术语。其实我们就是说,朱熹的著作在那个时代,他不能说我是依据汉朝人,但是事实上它又是一个比较讲究实际的一个注释。

就是对于语言当中的现象,汉朝人说的对的,他照样依据汉朝人的说法。所以,有了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才使得他的著作又有了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比较准确。又通俗易懂,又比较简洁,又比较准确,这样的著作当然就流传的广,具有生命力。

《离娄》这个标题,实际上在孟子里面就是他的一篇的名字,我们看一看这个教材。

先看大注的今文。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我们先看这个字,先是取出了几个极端的例子,为了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整个的这一章的观点,这一篇文选的观点,就是说要治理国家,需要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主观上要有仁义的道德。

客观上要有治理国家的仁政的手段,同时,他也提到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以及一个国家的大臣,它们各自负有自己的职责,应该做到一定的标准。

主要的思想就是这样,为了说明思想,孟子他的办法往往是打比方,他一打比方举的例子都是非常极端的例子。因为一个例子,极端的情况说明了,其他的还比不上这种情况,程度到不了这个的,那就自不待言。所以,这是一种比较有说服力的论辩的方法,论说的方法。

孟子说了,“离娄”,这个是个人名。这个相传是黄帝时代的人。这个人他的特点是什么呢?

他的特点就是视力特别好,目光敏锐,看得准。按照古书的记载是,“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百步”,我们在寡人之于国也,给大家解释过,,古人说的百步,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200步。

古人的一步就是左脚迈一下,右脚迈一下,也就是在今天我们所说的200步之外的地方,就是一百多米的地方,能够看出看清楚动物秋天的动物身上,秋天新长出来的细的毫毛的尖端。这个视力是非常的好。

离娄这个人在另外的一些著作里面,也写成“离朱”,娄、朱,在古代语音接近。所以古书里写的离娄和离朱,实际上是一个人,都是视力非常好的这种人,这两个字在古代都是喉部字,声音非常接近。

“离娄之明”的“明”就是视力了,“公输子之巧”,“公输子”,名字叫作般,或作班,即鲁班。鲁班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建筑工匠的祖师爷,相传他曾经发明过攻打城池的云梯,创立过很多器械,因此他是技艺巧妙,非常精湛,精巧的技艺手艺。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规、矩,这是用来测量和规画方形和圆形的工具。规,用来画方的东西,矩:用来画圆的东西。

“方员”的“员”,从古文字字形看,底下实际上是一个鼎,上面的圈表示其口是圆的。它是圆形的“圆”的本字,后来“员”用作“人员”的“员”之后,就又造“圆”表圆形,是本字后出。

这是第一句话,实际上有一个内在的让步的关系,就是即使有像离娄那么好的视力,像公输子那么好的技巧,但是,如果不凭借规、矩这样的工具,也做不好方的和圆的器具。这实际就是强调客观条件的重要。

这举的就是极端的例子,离娄也好,公输子也好,那都是历史上记载的视力和技巧最顶级的人,他们都做不到,更何况一般人呢。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师旷之聪”,“聪”是听力,耳朵的听力好,“聪”的语源是中空,与“囱”、“葱”同源。就是耳朵比较空,听力好。

师旷这个人,是晋平公时的一个太师(乐师长,就是乐队的指挥),这个人辨音能力比较强,是著作的音乐家。

说,即使有像师旷这样好的听力,如果不凭借六律,也不能够矫正五音。

六律是什么呢?

指的是古代音乐的音高阳的部分。古代把音高分为阴、阳两部分。阳的叫六律,阴的部分叫六吕。律:即规定(名词)义。吕:古文字字形是一根短线把上下两个口连接起来,表示脊梁骨。今之“里肌”本应作“吕脊”。引申为规律、总纲。

脊梁骨是人的身体的最重要的部分部位,支撑的人的身体,所以它也有一个规律,总纲这样的意思。因此,六律也是声音的音乐的,音高的六个固定的音高。

具体的我们一会注解里面就能看到,“不能正五音”,五音是古代的对于音阶的称呼,宫、商、角(jue)、徵(zhi)、羽。五个叫五音。

这个都是打比方,底下是啥要说的,是正式的对象。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即使有像尧舜那样好的道德,这个“道”指的是个人的修养,道德修养,也就是底下我们看到的这种所谓的仁义的人心,如果不实行仁政,也不能够平治天下。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法令政令,也不能够使天下得到太平。这是原文。

我们看到这样,现在我们来看朱熹的集注。

(离娄,古之明目者。公输子,名班,鲁之巧人也。规,所以为员之器也。矩,所以为方之器也。师旷,晋之乐师,知音者也。六律,截竹为筩,阴阳各六,以节五音之上下。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为阴也。五音:宫、商、角、徵、羽也。范氏曰:“此言治天下不可无法度,仁政者,治天下之法度也。”)

教材上,“徵”,在这个意义上不能简化。

我们现在学的这节课,我们要知道朱熹的注释,第一它的注释的构成,它的形式是什么?第二,这些注释解释的对象。第三,这些注释它注释的内容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分别看一看,开始他是解释了离娄、公输子,规、矩,师旷,六律,五音,这些词,所以他都是在解词。其中离娄、公输子、师旷,这是人名,规、矩,是两个器物,六律五音。是两个专有的名词。

在我们上一课的古注的通论里面,我们给大家讲的,古书注释的内容的若干方面,我们就要把它归纳到,这若干个方面里面去。

我们讲的这些方面,包括词义的解释,文义的疏通,句读的判定,语法的说明,典章制度的解释,多方面的情况,我们就要把它归纳到这几个方面去。这个地方,显然是都是他解释词义,解释人名。

但是,六律跟五音,这属于我们说的典章名物制度的解释,他是名物制度的解释。

具体看一看离娄是什么?

是古代设立视力的人,明目者。公输子,名班,我刚才说过这个班,古书里面也写成一般的般,这没关系,都指的这个人。是鲁国的手艺非常有技巧的人。

规和矩的解释,(矩,所以为方之器也。)

我们要看到古书的注释里面,对一个词的解释如果用了“所以”,所以的意思什么?就是拿来用来,用来干什么的?这样的解释通常解释的对象都是一个名词,所以它可以看成一个被注释词是名词,这样的一个标志和标记。

规是用来画圆的器物,矩是用来画方的工具。师旷是晋国的乐师,是非常了解音乐的人,六律是削竹子,把竹子削成一个小竹筒,实际上就相当于今天我们说的什么呢?今天我们说的定音哨。

(阴阳各六),这个注解很重要。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这两的六律,实际上是包含了12律,就是阳六律,阴六律都包含在内。就是指的这种定音哨,这种对于音高的确定。

(以节五音之上下),“节”是衡量,制约五音的高低。

下面是分别介绍这12律。六律实际上是包含了12律,阳阳各六,前面六个是阳的,是有律,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阳;,后面六个是阴的,是六吕,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为阴也。

“五音:宫、商、角、徵、羽”,大概其相当于今天的简谱的“1、2、3、5、6”。“4”是变宫,“7”是变徵。

五音代表的就是音阶,这是我们说的对于注释的内容,在我们讲过上一次通论以后,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看看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最后他这个注里面引用了范氏曰什么什么。范氏,这是一个人,这就是当时的人了,宋朝的人了,他叫范祖禹。这个人也是程颐程颢的弟子。朱熹引用句了范氏的话,来总结这一小段的中心思想。刚才说的这几句话的中心思想,点明孟子举出这个例子来答比方的用意所在。

这个就是他这本书作为集解的一个主要的体现,它就是汇集当事人对于这本著作的看法,这样能够使自己的著作的说服力更加增强。因为范祖禹,当时也是个很有名的学者。

好,我们看下面。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现在有了仁义的仁爱的这种道德心思,也有了仁义仁爱的声誉,但是老百姓没有承受到他的恩惠。也不能够被后代的人效法的原因是,没有实行。天王的治理国家的方法道义。

所以说,如果仅仅有一个善良的主观的愿望,还不能够,不足以来从事政治。如果仅仅只有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它也不能自己实行。

诗经上面说了,“不犯错误、不遗忘,一切按照旧的制度办。”遵循先王的法令法治,而犯错误的,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是它的一个论述。结论是什么呢?

先看第一段,在我们刚才说的第一句话,后面的注解。

(闻,去声。○仁心,爱人之心也。仁闻者,有爱人之声闻于人也。先王之道,仁政是也。范氏曰:“齐宣王不忍一牛之死,以羊易之,可谓有仁心。梁武帝终日一食蔬素,宗廟以面为犧牲,斷死刑必為之涕泣,天下知其慈仁,可谓有仁闻。然而宣王之时,齐国不治,武帝之末,江南大乱。其故何哉,有仁心仁闻而不行先王之道故也。”)

“闻,去声”。这是朱熹的注,咱们注意一下,它体例后面有个圈○。就圈之前,是对字词的注音。这个注音不是别人的,也是朱熹做的。所以朱熹在这块集注里面,他引用人的话都是要标明它的。不标明的,就是他自己做的,而用○区别,是从注音和注义这两个方面进行区别的。

“闻,去声”。古人叫做四声别义,用声调的变化,来表明词义的不同。“闻”念平声的时候,是表示听见,这样的意思。所以他这个耳,是他的义幅,“门”是他的声幅。声幅在外面,所以他能够听见的。当它念成去声,“问”的时候,它表明它是一个被听见的意思。

所以“仁闻”,就是仁义的这种心思道德,被人们了解,被人们听见,就是有这样的声誉。名声在外。

接下来我们看这个注,(仁心,爱人之心也。仁闻者,有爱人之声闻于人也。先王之道,仁政是也。)

“声”就是声誉的声,“先王之道”的“道”,就是跟前面说的尧舜之道的道不一样。尧舜之道的“道”,指的是尧舜这两位人的个人的道德修养。现在所说的先王之道,他说前面说的仁政,可见它就不是尧舜之道的。尧舜之道是跟不以仁政,不能凭着经验,是跟仁政相对的,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现在所说的先王之道,指的是客观的东西,也就是他们治理国家的这些,行为法律条文等等。它就是指的是仁政,相当于前面说的仁政。

好,到这为止,是朱熹自己的注解。解释了人心人闻,这两个词和先王之道的具体所指的内容。

底下再次引用范祖禹的话,范氏曰,齐襄王不忍一牛之死,以羊易之,可谓有人新。

(范氏曰:“齐宣王不忍一牛之死,以羊易之,可谓有仁心。梁武帝终日一食蔬素,宗廟以面为犧牲,斷死刑必為之涕泣,天下知其慈仁,可谓有仁闻。然而宣王之时,齐国不治,武帝之末,江南大乱。其故何哉,有仁心仁闻而不行先王之道故也。”)

范祖禹举的那个例子说,战国时代的齐宣王,这是孟子里面的句子,孟子的梁惠王上,里面有一章叫齐桓晋文之事,可能大家学过,这里面有个记载,记载着齐宣王看到有人牵着一头牛,从他的前面经过,这个牛在那发抖,眼睛里面好像还有眼泪,于是他就说这干什么,牛要牵过去,是要做牺牲就要杀掉了。于是他说,我不忍心看到它去,所以换一只羊吧,这样孟子说,你能够把你这种爱心是放在一个牛身上,那你就能放到老百姓的身上,你就有可能治理好天下,就这个意思。

(不忍一牛之死,以羊易之),这是他的有仁义的道德,修养心思这样的一个情况一种表现。

梁武帝,就是南朝的梁国的开国的国君,这个人叫萧衍,它是就写我们不是说有个文选,昭明文选,是萧统编的,他是萧统的父亲。这个人,他在位的时间比较长,40多年,但是它非常的信奉佛教。

曾经三次舍身寺庙,就是出家,这个人文学修养比较好,精于乐律,善于书法,但是作为一个国君,治理国家并不是治理的很好。他有一个特点,他说信佛,所以他说,(终日一食蔬素),“一食”,就是仅仅吃,单单吃,只是吃,就整天的只是吃素。

信佛他只是吃素。在宗庙里面举行祭祀的时候,他供献上的牺牲品,就是牛羊猪这样的牺牲品,本来应该杀牛杀羊杀猪的,他都是用一个面来做,做成一个假的肉,牛羊猪的形象放在上面。这是为什么呢?

不能杀生,但是作为一个国君,他治理国家来处理这些犯人,在判决一些人的死刑的时候,他怎么样呢?他一定要为了这件事情,对着他们哭泣,涕泣就是流泪痛哭。

“涕”,我们讲过,在古代汉语里面是眼泪的意思。所以“涕”在这是“泣”的状语,它是流着眼泪哭。

天下人都知道他有这样的仁慈的情怀,他也就能够称得上是有仁义的声誉了。但是这两位的情况治理国家怎么样呢?

齐宣王的时候,齐国治理得很不好,而梁武帝的这个末年,曾经发生了江南大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乱”。侯景这个人,原来是北魏的,跟着尔朱荣的,后来呢投降了高欢,再后来又投降了梁国,曾经被封为河南王。

但是他后来又勾结萧正德来叛变。攻打建康城,就是今天的南京。在那围困梁武帝,所以梁武帝最后被困而死的,困在宫里面,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当然侯景,后来自己也被自己的部下杀了,因为他也是变来变去,人家也学他,把他也杀了,侯景之乱就证明什么?

证明梁武帝把国家治理得不怎么样,为什么呢,(其故何哉)。

因为这两位只有主观上的仁义的这种声誉,和他的道德修养,而没有客观上的治理国家的那些手段。先王之政先王之道,就是仁政。

底下说了,因此仅仅是有这种好的主观愿望那是不够的。他不能够完全满足从事政治的要求。

(徒,犹空也。有其心,无其政,是谓徒善;有其政,无其心,是为徒法。程子尝言:“为政须要有纲纪文章,谨权、审量、读法、平价,皆不可阙。”而又曰,“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正谓此也。)

徒,犹空也。这有一个“犹”。我们在上一次的课我们给大家讲过,“犹”这是个术语,“犹”这个术语,它是我们讲古人常说,它是义格相训的,也就是它后面是用来解释的词,前面是被解释词,这两个词之间的意义本来相距比较远。“徒”,它的意思本来是什么?

空着手走路就没有车步行,徒步行进,从徒步它就没有凭借,没有交通工具,引申为空的,没有东西。在这里,就是一个仅仅有实际上光有只有,这个意思,只有善心,还不足以从事政治,治理天下。这讲的是主观愿望,只有主观愿望那不行。光有法度没有人心了,法度也不能自己实行,这讲的是客观条件。只有客观条件也不行。这个是两方面要结合。

“有其心,无其政,是谓徒善”,这是仅仅只有善心。“有其政,无其心,是谓徒法”,这是只有法令。因此两个要结合。举的例子是谁的?是程子的说法。

程子,就是我们讲的程颐程颢了!当然在历史上称程颐程颢,程颐的影响比他哥哥还要大一点,这两个都是宋代的唯心主义理学的奠基人。他的话说什么呢,为政,从事政治需要有纲纪文章,“纲纪”就是法度条文,“文章”就是礼乐制度,因此,这都是法令法度的意思。

“谨权、审量”,谨、审都是谨慎的意思。权本来指的是秤砣,也指秤。量呢,是用来最容积的容器,谨慎的对待国家的度量衡。

“读法、平价”,“读法”是向老百姓宣读法令。在周礼的州长党政这些职权里面都有明确的规定都说过,这些都是什么呢?

“平价”就是调整物价国家的收支的平衡,这些等等,都是法定,国家的行政的法定,都不可“阙”,但是这个“阙”就是缺少的缺,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什么?

“必有关雎麟趾之意”,“关雎”,这是《诗经•国风•周南》的第一篇,按照传统的说法,这是歌颂后妃之德的,我们现在说的是,另外就是后代研究,在当事人看来,他是歌颂后妃之德的。

《麟趾》是《诗经•国风•周南》的最后一篇。按照传统的说法是歌颂文王之化的。也就是说这两首诗,都是讲的后妃文王,他们的主观的仁心仁意。

这就是主观条件了,必须满足这两个条件,第一个在国家里面有法度纲纪文章,进行举贤选让的一些工作。第二还要有爱人的这样的仁义的慈善的心怀。

“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周官就是周礼,周礼,这个书讲的是周代的官职,专门讲各种官职的职掌,是讲法制的书,所以它是可以执行周官的这种法令。

说的这样的一个情况。底下呢,引用了一个诗经里面的句子来说明自己的见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91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5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745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9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7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2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5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9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9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