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管建刚老师《一线带班》中抓作业这一小节。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创新作业管理方法。
管老师设计作业记录单,“作业周周清”记录单:一星期一张统计表,每个学生都必须过关,可以由各组组长统计,每周汇总交课代表,以此来监督任务的完成,作业记录单相信我们每个老师都有,但是用的没有管老师这么细致。
根据作业记录单,管老师采用作业迟交券和考试加分券等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和重视程度。 学生可以通过良好的表现获得这些券,并在需要时使用,以换取一定的作业宽限或考试加分。平时班级里单元检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卷面成绩占70%,还有30%看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最多可扣30分。
单元测验的时候,学生答卷,老师统计作业加分扣分情况。一个单元测验里会有一些语文活动,比如我们的跨学科,读书争章活动,表现优异的孩子可以获得考试加分券一张,单元测验就可以加分。或许会有孩子觉得考试只要看卷面的分数,不看后面的加分,我们需要给孩子做好引导,后面有加分,说明作业习惯,学习习惯好,前面的分数相应的也不会差到哪里;即使有的孩子前面考试成绩不错,但后面有扣分,说明作业习惯,学习习惯不好,反而要引起注意。
计算好了每个学生的加分或扣分,学生交卷前通报分数,让同桌互相把加减分用铅笔写在成绩栏,最后在统一计算。有的后进生一个星期扣了五六分,没上进心了,星期五推出“复活日”,前面欠的作业完成了,所有的扣分归零,他们的活力又来了。
试行一段时间后,可以安排学生调查,作业扣分最多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成绩在前面的作业扣分情况怎么样,答案不言而喻。这个方法可以尝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