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艺:《跨科学习的人文基础及五育共生的实践向度》

陈兆艺:漳州市龙海区白水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

一、融合启程

语文价值:融合体系中的“天然枢纽”

01工具性与人文性

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作为工具承载各学科知识表达,作为入文载体串联起德育、美育、劳育等情感与价值观。

02 融合体系中的作用

语文是跨科学习的天然枢纽,没有语文的串联,跨科学习容易沦为知识碎片,五育培育也会缺乏情感纽带。

二、核心认知

三大原则:确保融合不偏航的“基本准则”

三、核心路径

语文+跨科+五育融合实践方向

四、实践落地

语文+科学:以探究为媒,提升科学素养

案例一:三年级《花钟》—在诗意观察中探寻自然规律

①第一步:从文本触发“科学之问”

②第二步:以项目引领“科学之探

③第三步:用表达固化“科学之果”

语文+美育

语文+劳动实践:

以劳动为基,丰富语言素材,培养劳动精神

背景:以《千人糕》和《落花生》为例,探索语文与劳动实践的融合路径。

方法:开展班级协作岗、一人一盆生命日记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精神。

效果:学生在劳动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劳动精神在语文学习中自然生长。


(一)前期筹备:组建跨科团队,明确五育目标分心::

制定五育目标分工表

1.五育目标细化的三维锚定法

锚定:文本核心、学生年龄特点、跨科主题关联

2.五育目标分工表的制定与落地

(二)课程设计:提炼文本融合点,搭建“语文+跨科+五育”任务

融合点提炼:找到“语文要素、跨科知识、五育目标”的黄金交叉点

融合点提炼的“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深读文本,锁定语文核心要素。第二步:分析文本内涵,匹配跨科方向。第三步:锚定五育目标,深化融合内涵。

2.任务链搭建:构建“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知行合一”的学习路径

3.任务链设计的核心逻辑

基础层(文本解读)→进阶层(跨科探究)→提升层(五育融合)→拓展层(课后延伸)

4.避坑要点:不弱化语文、不加重负担、不五育失衡

(三)课堂实施:自然嵌入五育,避免生硬拼接

1.课堂导入:创设“情境共鸣、目标聚焦”的学习起点

导入方式

生活情境、多媒体、问题探究三种方式

实施要点

时长控制:一般为5-8分钟

目标聚焦:紧扣文本核心与融合主题

互动性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四)多元评价:聚焦素养提升,兼顾过程与成果

五、难点突破

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六、引领赋能


七、展望未来

核心回顾:三句话

语文为核

语文是融合教学的核心,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语文要素展开。

跨科赋能

通过跨科学习为语文教学赋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育并举

在教学中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均衡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