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后论陷阱
1、城区里的一场惨烈交通意外,让人震惊之余,还有很多后怕,不知道横祸和明天哪个先来……
2、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行为或一些人,总格外地小心,过马路只走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但这也被周围的人诟病反应过度;
3、其实只要是预防措施,就总有怕麻烦的人说无用论,不能对概率极小事件反应,除非结果是真的预防才有用;
4、不光是主动防御,生活中也很容易掉进这种事后论陷阱,只用结果来做判定;
5、可我们是普通人,不是神仙,不可能完全预测结果,以事后论来做结论就是用神的标准衡量,容易影响决策;
6、下一步行动:
(1)只要提前的防御行为,不会对正常执行造成较重大干预,则不应受到“不对概率极小事件反应”的影响,并且要正当对待;
(2)要留意掉入“事后论陷阱”,以单独事件判断之前的决策和行为是否有效,本身就是悖论式的结论;
(3)推导依据一定需要足够的样本率,并且结合对后果的承受力,不能因危险概率极低就忽略发生时的重大破坏力;
(4)保持必要的主动防御,虽然不能以结果是否有用做判定,但却可以尽量远离危险。所以保险措施,是更不能用来事后定论的;
(5)这个思考题也有“程度、平衡”的难点,过于谨慎、杞人忧天的过激反应,对正常的执行造成了影响,这种过度行为也是错误(主观判定过度,也是一个难点,暂无定论);
【二】假期生活的深度体验
1、长假即将到来,有了更多时间去探索生活的不同面向,时光很慢,有了更细腻的感受;
2、小假期本以为只是简单的放松与休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平常日子总在复制,但也有很多另类;
3、突然意识到,真正的放松不仅仅是身体的休息,更是心灵的充电与灵感的激发;
4、特别是经历从“期待假期”到“享受假期”,再到“珍惜假期”的心路历程,仿佛也走过了类似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境。初时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憧憬,中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地沉浸于各种尝试与体验,最终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原来生活的美好就在身边,只是平时太过匆匆;
5、下一步行动:
(1)为了不太清闲,要利用部分假期时间深入阅读或学习一直想探索的领域;
(2)认识到“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合理规划假期与后续工作或学习的衔接,确保假期后的自己能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回归;
(3)提醒自己,未来的假期或许会有不同的形式与内容,但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心,是享受每一个假期的关键;
(4)小长假最后阶段一定要做状态调整,避免“节后综合征”;
【三】斗而不破和一劳永逸
1、我们正处在大历史变迁中,越来越多的人谈论国际形势,鬼子的竞选发言也让更多人明白,就没有什么偏安一隅;
2、很多人都问为什么不一劳永逸解决外患,其实也许我们更需要一些外部敌意,这能增加内部的凝聚力,所以斗而不破是各大国的一种战略;
3、大国有战略的斗而不破需求,举一反三,独立个体也有对困难的斗而不破;
4、当大困难被一劳永逸解决,人生上了台阶摆脱了压力,安逸的日常会很一部分人停止脚步,这种停滞就是退步,所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压力,似乎并不是好事;
5、下一步行动: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避免“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想法,且要根本性地抛弃安逸享乐,应该一直主观赋予自己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2)与大困难的斗而不破,长期也会使人疲劳。应该在努力解决困难,并且同时再找更大的困难、目标,以此推进;
(3)压力并不是坏事,忧患并不是烦恼,就像硬币的两面,这也是一种外部驱动力。合理的利用欲望和压力,制造出压力,保持斗志和紧迫感是当前的人生战略;
【四】所有的合理都是阶段性的
1、总在思考怎么做最优决策,又偶尔思考什么是事物背后的本质,最终第一阶段得出的答案是:没有绝对的黑白,应以无极的灰色看待各种对立和因素;
2、没有特色和对立性,少了鲜明的立场,无极的灰色在一个时期可变黑,又可变白。也只有放下非黑即白的态度,才会保持开放性思维,接受各种可能性;
3、第二阶段的答案,是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黑对、白对,又或者根据不同前提或个体,也有不同的黑对、白对。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当前的合理都只是属于“当下”;
4、所以我们国家有符合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定调,这可以是在未来情况变化时而变化。同理,我们个体也有当前的特色定调,不会始终保持一个观点或颜色;
5、下一步行动:
(1)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阶段性正确。要认清每个阶段的重点,不要坚守某种理念而固步自封;
(2)因为每个阶段的合理性都是特有的,所以每个阶段有对应该做的事,要理清当前阶段什么最重要;
(3)举一反三,所有的关系和模式,也都是阶段性的。不要被之前的习惯限制,极少有人和事是一成不变;
(4)暂时确立“阶段性正确”的观点,这是目前的新答案。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规则,有时正确,有时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