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里说到,为了更好的生存,进化之手巧妙地采用了意识分层的手段,它让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让意识负责社会系统,如此分工,意识便得到了解放,可以全力投入高级的社会活动。
分娩这件事属于潜意识里的本能事件,但由于处理信息速度的不对等,使得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而潜意识却能左右意识,所以人们总是做着自己不理解的事,导致认知出现模糊。比如都听说过生孩子像闯鬼门关一样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但却少有女性为了提高自己分娩时的安全系数而去主动学习孕产相关知识,而学习知识,就是消除认知模糊,让意识更清晰。
因为人类天性不喜欢学习和思考,漫长的进化过程使基因设计的第一选择为节能,凡是能耗高的事都会被视为对生存的威胁,学习这类事是极其耗能的,因此就解释了上述的现象。
但现代社会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让我们进入反本能成长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国家大力发展孕妇学校,让生育教育前置,各类温柔分娩图书和课程,都能使更多孕妈妈减少恐惧和焦虑、更有信心和方法去接纳分娩这件事,消除从身边和社会环境中听到的关于分娩的模糊信息,利用潜意识的分娩本能加上学习后的理智思维,相信你会更有信念和觉知地完成分娩这么奇妙的体验。
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鲜有人能清醒认知的一个事实: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说鲜有人知,是因为大多人喜欢在舒适区兜圈,在模糊区打转,重复做着已经掌握的事情,对真正的困难视而不见,这背后都是潜意识在操控,因为基因认为这样做耗能更低。给助产基地老师们讲课时我经常说,有的人上班二十年,却一直在重复工作第一年时学习到的内容,而有的人参加工作一年,却每天不断学习,持续精进突破自己,那不一定说二十年的那位就一定比工作一年的人优秀。
怀孕后,很多孕妇都会感到焦虑,来自内部对孕育模糊的认知,加上外界对分娩模糊的情绪,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各种烦恼,但多数人习惯被动接受,少有人乐于主动面对。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曾这样描述人们对烦恼的态度: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的简单。这极符合人类不愿动脑的天性。但是回避痛苦并不会使痛苦消失,反而会使其转入潜意识,变成模糊的感觉。
在产房经常会见到孕妇紧闭着眼睛,大声叫喊着疼痛被推进产房,怎么安慰都没办法停止。这时,只需要让她睁开眼睛,让她知道自己现在正在一个待产房间,旁边站着助产士,感受我的肚子正在发紧,有时会感到有些疼痛,但我可以调整我的呼吸从容地应对…不一会儿她就会安静下来。这样的结果不是说我的引导语有多么的管用,而是一定要让她睁开眼睛,从那个模糊的、黑暗的、恐怖的自我想象中逃脱出来,不让那个恐惧的边界无限扩大。因为原本并不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这种感觉就像在听池塘中无数只青蛙的叫声,让人心烦意乱,等到忍不住过去一探究竟时,却发现其实里面并没几只青蛙。
真正的困难总比想象的要小很多。我们拖延、纠结、害怕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内心的想法变得模糊,如果我们主动审视它、拆解它、看清它,或许这些问题就不会困扰我们了。
原来有一位常年做瑜伽和身心练习的妈妈分享她的分娩过程,她说:“当宫缩来临的时候,我就集中注意力用眼睛直视着它,像是面前有一头狮子在对着我张嘴怒吼,但我没有逃避,呼吸的同时正视它,我们之间像是有一个鸿沟,它始终伤害不了我”。这句话特别有力量,让我看到了一个内心坚定并有觉知的母亲体内蕴藏的无限伟大和潜能。恐惧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视它,它就原形毕露。一旦把它看清楚,情绪就会慢慢从潜意识中消散,你的生活将会舒畅无比。
去年,我在手术间看到一名孕妇仅仅是因为对分娩的恐惧就直接选择了剖宫产,可她明明看起来个子很高,骨盆条件应该很好,孩子也不大,完全可以尝试顺产…我在心里叹息,但她走进手术间的那一刻,全身也在发抖,眼里噙着泪水,很明显,做手术她同样也很害怕。所以她怕的并不是哪一种分娩方式,而是恐惧本身已然将她打倒了,多想更早一点认识她,给她讲一些分娩知识和放松方法,也许就能消除她内心的模糊和恐惧,也许就会多一名新生儿从容地降生到这个星球。
通过对孕妇学习生育知识与否的观察,我发现,认知不同,她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情绪、语言、行动和拥有的结果也不相同。从这一点延伸,在现代生活中,要想让自己更胜一筹,就必须花费更多的脑力和心力去思考如何拥有足够清晰的目标,然后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总之,人生就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我们比拼的不仅仅是成长的速度,还有成长的模式。在这条赛道上,领先的群体都有意无意地做着同一件事:消除认知、情绪和行动上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