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们有幸观摩了浮梁三小的义教语文的“课堂开放月”活动。这次,我们不是其中的学生,而是一名小老师,是以旁观者的态度去融入课堂。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给雨润过的泥路……”这天籁之者突然响起,相伴看欢快的音乐,仿佛我们进入了小径中,踩着凉爽又温柔的泥路,望见了向我们炫耀新绿的小草,抬起头的小白菊……直到诗朗诵完,我们仍沉浸其中。徐老师文化底蕴深厚,朗诵功底高,她利用自己的优势导入新课创设情趣,让人赞叹。在整堂课中,她抓住诗歌的意象和动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意跟景走,景跟情走”。周新桂老师道出了学习诗歌的精髓。本课还有一大亮点,徐老师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写诗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创造的诗。诗歌的创造要从模仿开始,学会了读诗,在此基础上能够尝试创造,这才是学诗的真正目的吧!
“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说小雨,你们拍拍手;我说中雨,你们拍拍腿;我说大雨,你们踩踩地”。课前的热身运动,缓解了小学生紧张的情绪。夏老师的教字方法灵活有趣,课堂把控能力很强。当学生的思维走偏的时候,她可以拉回来,循循善诱。她教学生理解生动的文章时,善于抓词语,采用创设情境对话体验文章情感,这种方法很精妙。
本堂课中,我们竟欣赏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教学。 我认为徐老师是婉约派的代表,而夏老师则是豪放派的代表,两种风格都独具特色,各领风骚。
本来上完语文公开课后,本校校长允许我们回去了,但我们没有走。 庆幸我们没有走开,听了一堂观摩研讨会,干货满满。周新桂老师的精彩点评,耐人寻味。她说,学生创造的诗歌应投在大屏幕上,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的种子。对于教材课后的问题要重视,把他们贯穿于课堂之中,作为重中之重。她还对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分享了自己独道的教学经验。老师应如何去引导生读完整本书呢?首先,老师要先仔细阅读,读懂那本书。然后,把阅读方法传递给学生。 其次,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读完,提供美好的愿景。比如:可以透露一些精彩的情节吸引学生,可以设置一些荣誉证书颁发给学生,也可以结予一定的物质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