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度谨严之理,圆通活变之法,精当灵验之方。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若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二阳合病,脉必浮大而长,外证必头痛、腰疼、肌热、目疼、鼻干也。浮大者,太阳受病也。长者,阳明也。头腰,太阳也。肌、目、鼻,阳明也。凡阳明证俱宜下,唯中寒恶寒为病在经,与太阳合病属表,可发其汗。
伤寒有合病,有并病。本太阳病不解,并于阳明者,谓之并病。二经俱受邪,相合病者,谓之合病。合病者,邪气甚也。
太阳阳明合病,与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皆言必自下利者,以邪气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邪气并于阳则阳实而阴虚,寒邪气甚客于二阳,二阳方外实而不主里,则里气虚故必下利。
与葛根汤,以散经中甚邪,邪气外甚阳不主里,里气不和,气下而不上者,但下利而不呕。里气上逆而不下者,但呕而不下利。与葛根汤以散其邪,加半夏以下逆气。
两阳合病、三阳合病之自下利,则皆协热利也。因下利而知太阳阳明合病,今既不下利,则合病从何而知,必须从两经本证一一对勘。即不下利,而亦可定为合病矣。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黄芩汤主之;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大承气汤主之。三者皆合病下利,一者发表,一者攻里,一者和解,所以不同也。
下利家,何以明其寒热邪,且自利不渴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也。故大便溏,小便自利者,此为有热;白利,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此为有寒;恶寒,脉微,自利清谷,此为有寒;发热,后重,泄色黄赤,此为有热。皆可理其寒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