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案例
下午,全全哥哥、贝壳妹妹和妈妈们都在我的工作室帮忙布置新环境。后来,两个孩子创作欲大发,找来刚腾出来的纸箱,开始创作。
贝壳找到一个较大的纸箱,将上半身都钻进去,画了一个城堡。全全将小纸箱画满了,也觉得钻进去画画很有趣,就问:“我能和你一起画吗?”
那个纸箱只能钻进一个人,而且贝壳刚在里面画了一个城堡,正是创作热情高涨的时刻,她拒绝别人的介入,坚定地回答:“不行。”
全全感到很不爽,一把抢过她的纸箱,用笔在她的城堡上用力地戳了几下。
贝壳崩溃了,大哭起来。
两个妈妈赶紧过去,抱住各自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妈妈的爱一直都在。
贝壳一边哭,一边看着她的城堡。
贝壳妈走到贝壳旁边蹲下来,摸了摸贝壳的背,说:“城堡被扎了几下,你很心疼,很难过。”她重重地点点头。
贝壳妈抱抱她,然后说:“你很希望一个人画画,不被打扰,把你想到的画面都画下来。”
贝壳又点点头,被理解后,情绪也慢慢平复。
贝壳妈继续说:“我理解你。你想不想在纸上画画,很大的纸上?”
贝壳点点头,开心了些,说:“要。”
贝壳妈拿出课堂上用过的大白纸,让她在背面空白处创作。她的创作欲又被点燃,开心地画了起来。
在妈妈的拥抱中,全全也好了些。
贝壳妈问他:“你想不想也在大纸上画画?”
他说:“想。”
“好的。”贝壳妈给他也发了两张。
两个孩子开始创作起来,还时不时地互相交流一下,二人和好如初。
两个妈妈继续工作,讨论着刚才的事件,以及回家后继续接下来的引导!
朱教练思路讲解
引导孩子理解他人,也是父母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要理解孩子,还要让孩子试着理解别人,不为难他人,多为他人着想。因为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理解,才能达到最佳的相处效果。否则,这种关系早晚都会崩!
说出孩子当下的感受,孩子通常感到被理解,心情就会跟着很快好起来。然后提供解决办法,孩子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游戏状态。当然,父母还要从场景中捕捉一些未完成的教育机会,接受挑战,看看之后还能做些什么,帮助孩子有所学到和成长。
摘自朱艳丽老师家庭教育书籍《24小时高效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