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积累的力量。“一切都靠积累”。积累效应。什么都可以积累。怎么积累呢?不断改良——什么都可以改良,什么都可以不断改良。就这么简单,无它。积累真的很慢,甚至太慢——过了很多年我才反应过来,另外一个词汇更准确、更恰当——终生成长。
我发现每个人的大脑里其实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
可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真的比机器落后太多——令人无法置信地落后。
绝大多数人的操作系统竟然是从不更新的!
人脑的操作系统最核心的元件是一个叫作“概念”的东西。
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的人。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这里所说的“付出”,常常是我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主动联络,主动维系友情的那些人。
朋友就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并且我也钦佩的人。我们钦佩和仰慕的人其实很多,但前提是人家愿意跟我们交往。
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的人。
所谓的情商,就是擅长创造共赢的局面。创造共赢的局面,需要思考,需要研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需要试错,需要耐心。我们这种人是不可能让自己沦落为索取者的,我们知道收获需要投入——多么简单的道理啊。
对朋友、友情的定义,其实背后是一个很简单、很清晰的过程:
依附 → 独立 → 共生
友情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
困境
1.问题
任务都有一个最后期限
2 慌乱
既勤奋又懒惰
3 解决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
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时间就是你的敌人。
醒悟
孰主孰仆
我们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你现在竟然仅凭自己的心智就意识到了“自己不知道的”和“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你的存在!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
何谓心智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现实
速成绝无可能
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交换才是硬道理
完美永不存在
未知永远存在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管理
估算时间
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
及时行动
直面困难
关注步骤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相关的三个方面:内容,原因,方法,任何任务都起码具备三个属性:何事,何因,何法。清楚了解一个任务的这些属性,对最终能否完成该任务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三思”。
并行串行
感知时间
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更详尽。
记录开销
制订预算
前面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记录时间开销。如果这个习惯已经养成,我们就要养成第二个好习惯:每天制订
计划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有些时候没必要做计划
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
列表
最方便的列表工具是纸和笔
最好有一个本子,里面夹着一支笔——随身携带。
列表没必要工整
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给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列表一旦开始运作,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流程
预演
验收
学习
效率本质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基本途径
主要手段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思考”,准确地说,“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经验局限
个体的经验有限
群体的经验有限
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人在学生时期应该认真阅读至少3本关于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书籍。
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
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基础之上的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了解学习的进程
思考
勤于思考
独立思考,只不过是在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思维陷阱
概念不清
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因果关系
基础
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在决定是否接受某个观点之前必做的功课。所谓的思维缜密,其实并非常人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事实上可能恰恰相反——做到并不难。很多人做不到的原因无非两个:习惯性地拒绝思考;不懂得应该如何思考。而前者往往是由后者长期作用造成的。
想做到“思维缜密”其实很容易:从现在开始,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例如6个月)时刻注意自己的或者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并逐一应用前面提到的各种原则。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甄别能力突飞猛进。
相关命题
反过来不一定成立。
举证责任
对立论证
张冠李戴
辨析感悟
克服恐惧
辅助工具
语言就是一个便宜(甚至免费)而又有效的辅助工具。
交流
学会倾听
必须想办法获得一种或者一些能够用于鉴定已知信息有效性的知识。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与“预期”。
我们要养成一个重要的习惯: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
说与不说
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
交流守则
第一个原则: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第二个原则: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
第三个原则: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
正确复述
为了保证沟通顺利,往往需要添加一个验证机制,或者说反馈机制。
勤于反思
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
时刻保持警惕
做记录,让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经验
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
试用类比,跨越未知与已知之间的障碍
耐心等待,拥有不能快速获得的经验
应用
兴趣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方法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痛苦
比较
运气
一定要想清楚并牢牢记住: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尽管对生活不应该盲目乐观,但一定不能失望悲观。神奇的是,乐观生活、坚持努力,往往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运气。
人脉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
自卑
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有些时候,整个社会给自己灌输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道理也很简单: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感知这个世界的,而“感觉”本身非常不准确,且特别容易受影响,甚至被误导。显而易见,整个社会的观念不过是绝大多数人的观念的组合,其中必然包含未矫正的、粗糙并扭曲的所谓“真实的感觉”。
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
要想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健康状态,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停止嘲弄他人。
另一个比较“技术”的手段是“忘记自己的优点”。
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词替换成“特点”。
最后一个方法是“适当地放纵一下自己”。
灵感
鼓励
我有一个尽量坚持的原则: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
效率
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地有效率。
节奏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节奏调整得慢一点。
物极必反
绝对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尽量不要减少与家人交流的时间
最好不要放弃自己的社交时间
自我证明
积累
坚信积累
如果能够彻底理解积累的重要性,相信积累的力量,再进一步,就只有一个结论:越早醒悟越好。
要坚信积累的力量,即便遇到了尴尬,即便感觉“没时间了”,也要选择积累。如果觉得积累已经来不及了,那么采取积累的策略是唯一的方法。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过去埋单。
越早越好
越早开始越好的事情没几个,理财排在第一位
理财是人生最重要的技能——没有“之一”
大部分人是没有理财准备的。
大部分的家庭也缺少理财的观念。
自控能力
回来说说理财的事
对大多数人来说,理财的困难与矛盾来自这样一个窘境:很难很早开始,等开始的时候已经太晚。
如何有效管理现金流——其实与钱多钱少关系不大。
贫穷意味着诱惑显得更多、更大、更明显。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时间的感受不同。
为什么今天的人更应该重视理财
理由特别简单,最重要的是:人们的平均寿命变得更长了。
另一个与之相关的因素是:人们可获得收入的工作时间随之变长了。
哪怕起点稍微低一点也无所谓了。
如果你还没开始,那就从现在开始吧——还来得及。
理财成功与否与聪明与否的统计关联很小
二者都是可习得的,且习得之后不可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这两个都是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才能习得的技能。
转移注意力是抵御诱惑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手段,这其实也是理财成功的人常用的手段。
在理财方面的风险意识,跟遗传没什么关系,跟智商关系也不大,它是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通过自己的失败、通过自己的教训、通过自己的总结才能获得的东西——哪怕在书上看过、听别人说过也没用。
所以说,理财这件事肯定是越早开始越好。年轻的时候理财虽然难,但即便发生风险,损失也不会太多——因为本来就没有太多。等可管理的财富多了才开始学习,一旦损失,就肯定惨重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可怕的是——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不管怎么说,这只能证明自控与自制是可以习得的,并且一旦习得就不会失去,这才是关键。而反过来,开始学习理财,可能也是改善自制力、自控力的方法
如何开始
理财越早开始越好,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那如何开始呢?从今天开始存钱。
“因为没有引发负面情绪而更容易被大脑采纳的建议”。
也不要告诉自己:“为了存下钱,就要拼命省钱。”
一个人的自控能力是总量一定的,在某些方面的高度自控,会导致在其他方面的失控。
该花就要花,有的时候就要活在当下
人的年纪越大,赚到的钱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就越小
爱面子其实是绝大多数人存不下钱的根本原因。
如何摆脱?我有经验——海量阅读心理学书籍。
还有一个办法非常有效:给自己培养一个不那么费钱的兴趣爱好。
换一个角度看,理财无非就是“开源节流”。相对来看,“节流”固然重要,“开源”才是正途。对年轻人来说,努力提高自己未来的营收能力才是当务之急。
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花更多时间去系统地研读正式书籍,多花时间去打磨自己的劳动技能。不要只顾着升级手机系统,也要常常升级自己的大脑,选择更好、更强的思维模式,进而有能力作出不同的选择。
很多人越来越糟,没有人会自动变好,只有行动才会带来变化,期望本身在没有行动支持的情况下只能变成自我欺骗。
成年之后,生活中的一切几乎都是选择的结果。
给自己一个机会,在5年之后体会一下突然可以动用一笔闲钱的机会。
躺着赚钱
别把自己的青春过得太穷”
分期消费的负担其实挺重的。
应该拼命锻炼自己的创作技能。
自由意志
我们真的有选择吗?
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吗?
科学的敌人并不一定是宗教,科学的敌人一定是那些不愿意改变自己既定人生观、价值观的人。
学识使人坚毅。
在今天这个时代,求知就是求富。因为知识变现不仅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
重复的、枯燥的工作应该自动化完成。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可能并不需要打败谁才能过得更好,我们起码可以过得足够好。仔细想想,很多人其实是被自己打败的。
在一个普遍认为人们其实没有选择的世界里,用以学识支持的坚毅认定其实选择是存在的,并且是可追求的,是有很大相对优势的。就是这样。
知道收入分为两种——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然后更重视被动收入,这也是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更是一个改变未来的选择,不是吗?
生活目标
高品质生活与金钱肯定有一定的联系,可在自己没有足够金钱的前提下,说出或认为“金钱不一定带来高品质生活”,就算道理正确,也对自己的状态于事无补。自欺欺人不仅于事无补,甚至有害,尤其是对自己的大脑——人要珍爱自己的大脑。
被动收入略高于支付足够高品质的生活必需支出所需要的金额。
在我看来,对成年人来说,高品质生活从停止自欺欺人开始。
停止自欺欺人之后,我们就可以直面本质问题了——是否能拥有高品质生活与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所谓审美,真的不只是在选美大赛中判断哪个姑娘最漂亮而已。审美实际上是一切生活选择的基础。
人们误以为“美”与“不美”是一种主观判断,可事实上,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所谓“主观”,实际上指的是对美的感受有多准确。
对美的认知是可以培养的。
有审美意识,有审美能力,有为自己创造美的意愿和动手能力——这是长期培养之后习得的结果。
审美认知、审美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真的与金钱无关,因为更多更重要的审美体系,需要的不只是某一个器官的感受,而是系统思考的能力。
换个角度看,教育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拥有更高级、知觉更丰富的器官。
审美意识会触及且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方方面面。
审美意识的开化和审美能力的积累,自始至终都在影响人们的理财过程。
未来因为现在开始理财成功的你,一定会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千万不要从小刻意胡乱灌输理财观念,尤其是——大多数父母的观念是错的。要从更本质的地方开始:开启孩子的审美意识,刻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是很难的,真的很难,因为自己要先花很长的时间耐心启动、学习、培养、纠正自己。
注重学识
历史上很多重大的进步都是冒险的结果。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人们对勇气、勇敢的理解常常过于肤浅,从未认真审视,甚至干脆忽视。
这样的时候,所谓的勇气,已经不再是抽象的特质,而是一种相对精巧的计算(或者算计)了。
所谓的勇敢、勇气,尤其是脱离先天条件支撑的勇敢、勇气,其实也是、更是学识与思考的表现。
在理财与投资的起点就要明白:成功与所谓的勇气无关,靠的是足够的衡量风险与收益的能力——这才是成功的智慧。智慧的特征是——可习得,可积累。
风险永远无所不在,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如何识别它们,如何衡量它们,当有收益可能的时候,如何计算风险是否可以接受,以及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承受。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并进一步提高的思考能力。
如果有风险,同时可能有收益,而且没有人逼迫你,那么选择就是一种赌博。不要觉得“赌博”是贬义,事实上,与“美”一样,风险也是一个客观存在
应对风险的能力是必须花时间学习的,只因为它确实可以习得,但不容易习得。
仅仅是能够感知风险的存在,清楚地知道风险有多大、大到什么程度,也是需要大量观察、大量思考才能真正习得的能力。
其实,不仅仅是理财,生活中的任何方面其实都一样:安全,要靠避险,而不是冒险;要靠小心,而不是勇气。
很多人进了股市,连赌都没有赌,钱就没了。
他们有的其实不是勇气,也不是勇敢,只不过是天然的贪婪。
无知者无畏
安全保护会使人放松警惕
风险与收益一直共存,并且,风险的大小是可以通过对它的了解和学习而被控制的——这是人类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但显然,它不会自动消失,或者自动配合人们的行动。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与它共舞。
节省与否
科技的进步正在某个层面抹平由贫富差异造成的生活质量差异。
在这个时代,要求年轻人过分节俭,甚至过分降低生活水准,在我看来简直是“不人道”的。而且,有一些钱是绝对不能省的,因为这种“节省”可能会伴随着很高的隐性成本,或者在将来造成很大的负担——现在看起来是省了,将来却要因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买书的钱不能省
买工具的钱不能省
事关安全的钱不能省
事关终极体验的钱不能省
终极体验的特点是,当前的享受不可能用未来的享受替代。
知识产权的钱不能省
节省肯定没错,但节省肯定不是创造未来的主要方式。铺张浪费肯定不对,但在一些地方对自己好一点,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肯定没错。
人丑就要多读书
所谓的聪明,虽然也可能受先天条件限制,但聪明确实是可积累、可锻炼的。
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变化时,基因也会发生变化。
被动支出
通货膨胀是最可怕的被动支出
越有钱的人,“恢复能力”越强,就好像受了同样的伤,身体强壮的人相对更容易复原一样。
利息对借款者来说也是很可怕的被动支出
生活必需品开支其实是一种被动支出
生活必需品开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你还活着,勤奋也罢,懒惰也好,你总是得花那些钱
尽量只为生产借钱,尽量不要为消费借钱。
甄别“必需”和“必虚”
尽量剔除瘾性消费
向父母求助
在投资之前,需要自己去研究风险的高低,不同的时期,投资目标也不尽相同。一般规律倒也简单: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虽然同时也有很多收益并不高的风险也很大。别指望从别人那里找到答案,只能自己判断。
更进一步
这个世界,只有老大,没有老二。
可财力不一样,除了可积累、无上限,还可以直接让子女继承,若他们拥有足够的体力和智力,就可以继续积累,而且是站在更高的起点继续积累。
只有养成积累的习惯——无论在哪方面——才是抵消被动支出的最有效手段。
认识周期
不深入了解周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判断,整个理财投资活动就基本上是没有判断的行为
真正的趋势常常需要在多个周期(至少2个)之后才能真实展现。
现实的经济里没有直线,只有波(动)。
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每次巨大技术变革出现的时候,都有一批投资者死在路上。
对周期的深入理解,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繁殖能力强是王道
存的越多越好。
越是重要的东西越是看起来并不相关。
性格养成
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他的价值观决定的。所谓的价值观,其实就是一个人分辨好坏的思维体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于是,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去判别好坏,进而,好坏的判别影响每一次选择——价值观影响选择,选择影响行动,行动构成命运。所以,“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这话我没办法不同意。
虽然环境对于性格养成的影响很大,但实际上一个人的性格可以脱离环境的影响,或者至少部分脱离。
不做没用的事,也是一种价值观导致的选择——因为无用功是一种浪费,是不好的。
这个时代的好处是,学识相对容易获得,而且越来越容易获得。
我觉得这才是关键:最终,一个人的性格是长期自我选择积累的结果。想明白这件事,就又在一个方面彻底放心了。
别做“险盲”
仅靠别人教永远是不够的,要靠自己学才行。至于“活到老,学到老”,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
首先,要平静地接受第一个事实: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
第二个事实:一旦未知存在,就有风险存在。
衡量风险的首要因素并不是风险的概率
第三个事实: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小。
关于前面那道选择题,最终决定输赢的是谁的赌本更多。
他们倒霉的原因只有一个:动不动就把自己的全部赌进去。
越差的人梦想越大。
第四个事实:抗风险能力的高低本质上是总赌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临同样概率的风险时。
还有一个现象需要注意:当赌注相对大的时候,智力会急剧下降。
第五个事实:冒险没问题,但尽量不要被抽水。
公平是有成本的。
人生是马拉松,胜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